80、90后成为新一代消费群体 地板企业还需理智应对

2020-11-28

80、90成为新一代消费群体

随着80、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带来了消费升级,不少地板企业看到了新的商机,纷纷调整战略布局。由于80、90后成长的时代经济科技发展迅速,互联网技术被普遍应用,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高,对个性也有一定的要求。对此,不少地板企业在地板产品的宣传出发点上,以及地板品牌的设计上,更多的倾向于80、90后热衷的时尚、个性、潮流。

不难发现,如今很多地板的风格日趋年轻化,追求潮流和时尚。在营销推广方式上,也更多的采用当下年轻人容易接受的宣传形式,比如互联网平台,社交广告,消费者喜爱的明星代言等等,其实这也是为了满足80、90这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企业需适时调整战略避免片面性

一般来说,地板企业的营销战略往往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及时调整,面对80、90后成为主流消费群体的事实,大部分地板企业已经开始了不同程度的营销战略尝试和改变。

然而,盲目跟风是不可取的。地板企业任何战略的调整都需要基于市场,相比于传统的消费者80、90后确实会对个性化有一定的要求,但这并不代表所有80、90后消费者群体都过多关注个性化。对于地板企业而言,适时调整战略是正确的,但不能对80、90后进行千篇一律的贴标签,这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在这批新崛起的主力军中,不乏对地板产品本身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且数量不在少数。地板企业一定要把好产品的质量关,提升自身服务。

对于地板企业而言,最重要和关键的是做好产品和服务,当然其他细节不可忽视,但千万不能因细节忽略大局。面对80、90后消费主力军带来新商机,地板企业还需理智应对,不能将重点过多的放在个性化上而忽略最基础和重要的一点。

针对市场变化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是每个地板企业都应该学会去做的事情,但在面对80、90后消费主力军带来的新商机,企业还需避免片面性,把好产品质量关,给消费者带来优质的地板产品。

扩展阅读

消费群体年轻化 地板行业需要更多创新方案


消费年轻化传统产品难以满足需求

主力消费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上一代,随着时代的推移,越来越向80、90后靠拢,而这部分人与时代全球化一起成长,单品已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地板行业发展需要更多的解决方案。

近几年,有实力的地板品牌如:大自然地板的新一代儿童房,厨卫阳台地板阳台防水地板等专门研发出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地板产品,受消费者欢迎程度较高,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逻辑。针对特定主力消费人员他们的消费特点、习惯、爱好,正在改变着生产商的决策。完整的解决方案、搭配细节,受欢迎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当然,要研发出更环保、更能适合这部分群体身心感受的产品,需要业内同行的共同努力。

锐度寻求专业解决方案

地板作为特定家居商品,对每一个空间的方案,一定是朝各个空间的极致化满足上靠拢,这也是一种趋势。每个成熟的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回归理性是必然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可持续长盛不衰。实用,只是基于材料本身满意,更多的是基于细节的感动。地板行业,卧室、阳台、厨卫、飘窗等空间相对于客厅、卧室在市场化的过程急需更期待大品牌的助推,更专业化的深度定制产品和方案。

想要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地板企业还需加大对原创设计的投入与开发,扩大品牌影响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新零售风云四起,地板企业如何应对?


京东的线下活动不仅仅如此,早在春天的时候,他们已经放言,要建100万家便利店,其中一半要建在农村。如果说百城行还只是线下推广的话,则百万便利店计划绝对是真刀实枪地做起了实体经济。

从京东放开眼再去看,其行动也并不是孤立的,由电商掀起的一轮线下开店热潮正愈演愈烈,一批电商火急火燎地加入了新零售的行列,连股票市场也因此出现了上蹿下跳的概念股。

无论线上线下,商业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只是不同的形式而已。自从电商诞生以来,短短十几年时间,已经带给消费者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在家网购开始到每天幸福的感觉出现在收取快递的那一瞬间,从尝试着网上支付到铺天盖地的扫码支付,从买电子产品买衣服到办公室坐等外卖上门,老百姓正在尽享受互联网+生活的红利。而电商也从被看不起到如临大敌,逐渐成为传统商业“羡慕忌妒恨”的对象,电商甚至被视为实体经济的“红颜祸水”,直至总理为此而权威发声,电商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只是网上的延伸而已。

电商脱胎于传统商业,然后相对独立运行,但最终将与传统商业融合,合而为一,这一趋势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清晰。当趋势形成的时候,所有认识到趋势的市场主体必将为之而改变,因为谁也不愿意作互联网商业时代的“恐龙”,最后被历史淘汰。

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只是因为其在行业中的特殊地位,一举一动更能产生重要影响,其战略选择也始终被视为行业的风向标。由此,2017年被视为“新零售元年”也是合适的。

然而,电商与传统商业虽都是商业,其运行模式却有着重要的差异,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了特点鲜明的两套运行体系。传统的商场、超市已经形成基本城市人口科学选点、合理划分物理空间布局、高效的采购仓储配套和内部管理运行等成熟体系,不得低于21%的毛利率,3%-6%的行业平均利润率,也成为一般共识。而电商去掉了中间环节,也不需要实体门店,于是形成了基于网络的店铺设计、产品配置、流量吸引、数据分析和配套的在线支付、物流快递等体系。

对二者的差异虽然不可以说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却不能轻言是抬脚可过的小溪。这些年来,无数的传统企业在电商的实践路上失败或者重挫,也有近来不少的电商在线下运营的尝试中鼻青脸肿,显然线上线下的融合没有那么简单。

就电商而言,可能更为理想的是对线下门店的利用,然后给他们嫁接上电商的理念与运营体系,这也是近年O2O流行和社区便利店被竞相争夺的的重要原因。

在京东正式宣布百万便利店计划之前,他们实际上已经探索过京东到家等O2O项目,只是模式还不够成熟,业务最终被整合。今天的线下推广活动也好,开便利店也好,只是前期模式完善后的再探索。其最为仰仗的依然是基于电商体系的大数据、在线支付和快递物流。

透过热闹的京东超市百城行,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京东物流在继续高速扩张,与在线支付共同构成电商腾飞的两个翅膀。

截至2017年3月31日,京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7大物流中心,运营了263个大型仓库,覆盖全国范围内的2672个区县;生鲜冷链网络实现全程冷链,支持全国300余个城市自营配送,其中超过220个城市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

但这不能让刘强东满意,就在今年5月22日,京东集团与西安航天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五年内计划投资205亿元在智慧供应链领域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布局,物流方面将打造集仓储、配送、结算、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物流业务于一体的智慧化物流产业中心,也包括建设庞大的无人机配送机群。

与京东物流开展竞争的阿里巴巴菜鸟物流也丝毫不敢懈怠,目前,京东与阿里巴巴在智能仓配、无人分拣、智慧物流等方面呈现你追我赶的紧张竞争态势,众多物流公司与电商企业只有紧紧跟随。而曾经转型艰难甚至险象环生的苏宁,在今天似乎又因为重资产的门店和物流配送体系而受益,成为最大的O2O电商,这更像是历史对苏宁开的一个玩笑。

变是这个时代不变的主题。快速的变化,让电商的发展日新月异,也让商业的竞争更加如火如荼,对商业主体而言,每一次的变化都将是风险与机遇并存;而对消费者而言,却是生活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巨变而更加美好,并多了一些未来并不确定的新期待,我们由此乐得其变,静观其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