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遭遇暴跌风潮 上市地板企业同遇“大考”

2021-03-22

正如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执行副会长姚峰在7月7日向全体上市公司发出的倡议一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已经上市的地板企业需要积极应市,重点可在如下方面采取行动:

一是要充分发挥支持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支持和促进资本市场建设,防范市场系统风险,稳定市场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为维护和促进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作出贡献;

二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公司回购,大股东、高管增持和员工持股等措施,稳定公司股价,加强市值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切实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

三是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披露公司信息,及时澄清不实的传言;

四是进一步深化创新发展,专注公司经营,优化投资者回报,增加长期价值投资的吸引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坚定投资者的信心。

市场如战场,考验重重,上市之路风险尤甚。如今在市场连续下挫之后,一大堆救市政策已至,地板企业在当下要做的就是稳定好信心,除了对大局形势的密切关注之外,还要保持住企业的根本——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在这些不会被股市所影响的硬性竞争力的根基支撑下,地板企业才能有更多机会平稳度过这一次的“大考”。

延伸阅读

资金恐慌引上市风潮 地板企业向左还是向右?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脉,是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经济新常态下,楼市不景气,地板等家居建材行业备受冲击,继明星代言、跨界经营之后,家居建材领域或将掀起一股上市风潮。不可否认,上市是企业快速募集资金解决资金难题、进行品牌升级、实现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风险与机遇总是相辅相成,地板企业向左还是向右?

地板企业上市利弊分析

其实,上市对地板行业来说,真不失为一个解决当下利润低迷、融资困难的好办法。因为,地板企业一经上市,即可出售自己企业的股票,所筹得的资金也不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偿还。地板企业完全可以用股票所融得的资金用来发展自身实业。而且,地板企业还可用股票来收购一些小型地板企业,对其加以改造,以扩充企业的规模,提高生产量,增加竞争力。

当然,凡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地板企业要上市,还必须做好应对上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企业上市后,要实行的每一个计划都必须经由董事会讨论决定。若是特殊事项,还需要召开股东大会。但是,股东入股就是为了获得利益,所以,召开股东大会商讨企业发展规划,股东基本上会追求眼前效益,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则关注甚微。这势必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地板企业在上市后,对股权的分配必须谨慎,以保证企业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其次,地板企业上市后,任何有关企业运营的资金都必须公布,包括员工的薪资都要公诸于众。而薪资待遇的高低,极容易激起员工的攀比心理,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企业若平衡不好各方利益,同样会对地板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最后,地板企业也不是一上市,就能一帆风顺。也有许多企业上市后的股票盈利达不到预期标准,有的甚至出现一路狂跌的情况。企业上市非但赢不了利,反而亏损的事情也并不少见。

总的来说,地板企业上市与否,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地板企业最需要做的,还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来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式。

上市引发地板行业热潮 企业上市还需认清形势


资金成为地板行业继续正视的方向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脉,是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经济新常态下,楼市不景气,地板等家居建材行业备受冲击,继明星代言、跨界经营之后,家居建材领域或将掀起一股上市风潮。不可否认,上市是企业快速募集资金解决资金难题、进行品牌升级、实现企业扩张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风险与机遇总是相辅相成,地板企业如何长久发展还需考虑清楚。

近年来,随着资金问题逐渐搬上企业发展的日程,上市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热门话题。其实,上市对地板行业来说,真不失为一个解决当下利润低迷、融资困难的好办法。因为,地板企业一经上市,即可出售自己企业的股票,所筹得的资金也不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偿还。地板企业完全可以用股票所融得的资金用来发展自身实业。

地板企业需认识到上市中存在的短板

尽管上市对于地板企业而言,存在诸多优势,但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一方面,企业上市后,要实行的每一个计划都必须经由董事会讨论决定。若是特殊事项,还需要召开股东大会。但是,股东入股就是为了获得利益,所以,召开股东大会商讨企业发展规划,股东基本上会追求眼前效益,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则关注甚微,这势必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地板企业在上市后,对股权的分配必须谨慎,以保证企业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另一方面,地板企业上市后,任何有关企业运营的资金都必须公布,包括员工的薪资都要公诸于众。而薪资待遇的高低,极容易激起员工的攀比心理,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企业若平衡不好各方利益,同样会对地板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因此,在挑战和机遇共存的地板市场上,地板企业上市还需认清形势,看清利弊。在资金问题继续解决的行业背景下,地板企业唯有先认识到上市的短板,才能有针对性地利用好这一“利器”。

出口遇拐点,地板企业如何突围


调整市场策略内外互补

我国是世界上的主要地板出口国之一。地板出口一直是推动我国地板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今出口受阻,大型企业开始主动收缩外贸业务来规避出口业务缩减带来的损失,而中小企业则寄希望于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升工艺水平,来为品牌化铺路,向高端产品市场迈进。一家主营地板出口的地板企业负责人表示,没有疲弱的市场,只有疲弱的思想。公司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开始调整市场策略,布局国内市场。由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和理念完全不同,国内市场对于地板产品的设计和整体配套方案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内贸市场在为公司带来更多挑战的同时,产品品质与品牌价值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同时辅助外贸市场。

重视研发力度设计创新

一位从事地板出口30余年的中型地板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公司一直十分重视产品工艺水平的提升,不断加大研发设计的力度,追求国际领先的产品材质,使用质量和标准较高的原材料,产品一直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和欢迎。现今中国地板行业发展并不平衡,中小企业没有余力提升核心技术,实现品牌化管理,导致生产效率不高,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盈利能力也不强,难以维持本来占有的市场份额。近两年来,不少在研发和设计上没有下足功夫的地板企业受到了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外需低迷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冲击。

要尽快实现出口复苏,地板企业应重视企业多元化发展。对外,平衡内销和出口的比重,对内,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工艺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满足出口市场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和用户消费需求,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如此突破拐点,涅槃重生。

家具出口企业遭遇创新难


“在家具行业中,创新力是产品附加值的体现,也是企业利润的增长点,可现在我们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太累。”这是记者从第119届广交会上部分家具出口参展商口中听到的声音。“创新”一词位居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记者走访后发现,侵权、恶性价格竞争等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对此,不少拥有自主品牌的家具出口参展企业呼吁,不要让侵权行为蚕食了企业的创新力,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绊脚石,企业创新需要更多保护。

价格战的受害者

“目前许多生产贴牌家具的出口企业已陷入恶性价格竞争,企业之间比的就是谁的产品价格更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菏泽珠峰木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越峰显得有些愤慨却又无奈。在李越峰看来,家具出口企业的“风向”近几年已发生不小的转变。去年我国家具产品出口总额为535.35亿美元,出口增速放缓。

李越峰认为,家具行业出口增速放缓,既与订单转移至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关,又与企业之间持续不断的价格竞争有关。随着产品价格的整体下降,家具产品出口额也随之下滑。“为了降低产品价格,有些企业甚至不惜减少原材料使用量,降低产品质量。”

作为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李越峰的公司成为价格战的受害者。“我们拥有1200多项国家认证的产品专利,但未感受到自主创新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利润。在外观上仿品与企业自主设计的产品大同小异,采购商更看中价格,自主创新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带着李越峰透露的信息,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境外采购商。来自瑞士的采购商Lenz·Gonser说,相对于产品质量和外观而言,更关注产品价格。来自澳大利亚的采购商Margaret·Joyce也表示:“我在展馆中可看到不少外观类似的产品,更吸引我的是价格。”

企业呼吁更多保护

面临同样问题的不只是菏泽珠峰木艺有限公司,厦门建发通商有限公司也拥有自主品牌。该公司业务经理曾倩认为,创新力是产品附加值的体现,也是企业利润的增长点,自主创新是企业迈向中高端市场的必经之路。

曾倩说:“为了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可在创新道路上我们走得太累,根源在于侵权成本太低。”在拥有自主品牌的家具出口企业看来,侵权行为在家具行业并非个案,侵权正蚕食着企业的创新力。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拉低了行业的整体产值。

曾倩表示,公司每年在维权方面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不少,但产品被侵权的现象并未得到改善。公司维权的进度赶不上产品被侵权的速度,对于部分产品被侵权的现象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曾倩呼吁,在知识产权方面,企业需要更多保护。不要让侵权行为蚕食了企业的创新力,成为企业创新转型升级的绊脚石。

传统惯性“作祟” 地板企业变革遭遇重重阻力


惯性是地板企业变革大敌

所谓惯性就是按老规矩办事,它是企业变革的大敌,为什么对抗变革的惯性会这么大?

首先是因为经验主义在作崇,例如人们以为营销就是销售,就等于降价促销,搞活动和做广告,以前地板企业就是靠这些做法发展起来的。要知道当时是大众化消费时代,活动多就意味着声势大,消费者就会认为,这就是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再加上价格上让利,消费者心就动了,但现在小众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地板企业面对的是价值取向各异的理性消费者,他们比较成熟,企业必须要给他们一个购买的理由,否则就会以为地板企业是在低价销售处理品,因此过去的经验不一定都能适用了。

其次,变革是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分配,总有一批既得利益者,会在改革中失去原有的利益,因此他们反对的声音总是特别大,所以说要打破惯性,进行变革,实际上就是一场革命,它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李东生所说的鹰的重生的故事一样,突破惯性的过程是痛苦的。

定位不明是地板企业通病

当前,营销缺位,定位不明是陶瓷企业的通病。业内人士明确指出没有品牌,就没有营销。但一些地板企业为什么就不能改变呢?因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销售到营销,做品牌从定位开始,是个长期才能见效的过程,它当然不会像模仿别人的产品,再泡制一个新的概念,进行所谓的“包装”,然后通过在市场上造声势,大声么喝来得快,但效果怎么样?只有不断地降价,降价,再降价,这么做对企业的伤害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一些品牌影响,也将会荡然无存。

陶瓷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在小众化时代,需要改变过去针对所有人的习惯做法,地板企业需要去研究部分顾客——目标顾客的心理需求,并满足他们,这就是营销和品牌建设。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地板企业只有不断打破传统这个惯性,进行变革才能生存。如果继续沉缅于过去的惯性思维之中,那么离出局也就不远了。

跨界风潮汹涌 地板企业顺势还需做好市场调研


家居建材企业跨界还需认清形势

对于跨界,业内人士认为,从其他品类到定制,难度最大的环节在于我们做出的优质产品如何进行高效复制。这要求企业能放下自己的身段,学习和尊重其他行业发展的思路和规律。跨界做定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组织向学习型转变,每天不断学习是做好定制的要求,转做定制的企业会在学习能力上有更深的感悟。

定制企业都希望在线完成设计之后,就可以直接变成一系列生产、仓储、物流指令,但是现在没有办法做到这个程度,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信息化技术在这个行业不够成熟。现在很多企业碰到最大的问题,是流程各个环节涉及的各个软件没有衔接好,不能很好地兼容,只有将它们全部打通,才能真正解决定制行业的差错率和效率的问题。因此,若想成功跨界,需大量加强制造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地板企业跨界需找到最佳结合点

跨界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该不该走,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定位的大事。世友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月忠认为,不管是“一心多用”的跨界型,还是连续四五代的只做一个品类的坚守型,在国内外都不缺乏成功的商业样本。要不要跨出这一步,需要企业通过长期、细致的调研,认清自己是否需要跨界,还要准备好跨界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不能仅凭一时心血来潮。

品牌整合、资本运营、企业联盟更趋活跃是今年地板行业最显着的特征。从目前地板行业内的整合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向,向内整合与向外整合。向内整合是指根据企业内部现有的或正在开发的资源进行的整合,如企业产品链整合、完善生产线、扩大生产基地等。目前,大部分地板企业也正处于这一整合阶段。

一个企业原有的基底越大,能够整合的资源就越多,它的整合模式就越有优势,也越容易成功。反之,一个地板企业的基底太单薄,内部能够整合的资源太少,无法完成内部的资源整合,它就只能借助外力进行互补,这也就是向外整合。目前,这种情况在地板企业的整合过程中也比较常见,例如终端销售跨界整合、企业生产上下游整合等。

地板行业遇“马太效应” 企业该如何破?


缺少沉淀是硬伤地板企业以务实为本

地板行业虽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但依然有部分企业缺乏沉淀,品牌的沉淀、文化的沉淀、产品的沉淀、核心竞争力的沉淀等都不具备。部分地板企业只会销售,不懂营销,只会想方设法把产品卖出去,却忽略了产品策划、品牌推广、产品包装等。所谓的产品研发与设计,多数缺乏自主创新,产品没有延续性。

市场分析和发展规划是地板企业生存的必要法则,却少有企业重视这方面。企业往年的人均产值、今年计划产值等,以及针对市场变化而出具针对性的战术措施等需要地板企业重视。另外,盲目的跟风、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的心态,最终只会让企业失去目标和方向。地板企业一定要戒浮躁,调整心理,冷静对待、沉淀自己,把重心放在安全自保上,专注聚焦、精准定位、细分市场等方面。

地板行业是个传统的行业,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不高,导致了部分从业者眼界短浅,唯利是图。而在这个大跨界的时代,地板企业家拥有一种归零的心态,空杯的心态,学习的心态是重点。鲜有企业愿意把亮光板式保留并做到极致,而在“工匠精神”日益被重拾的今天,地板企业聚焦本业、做好单品,在专业领域发挥潜能做擅长的产品已是趋势。

改变粗放式管理模式变“人治”为“法治”

如今,不少地板企业还是粗放式管理,作坊式经营。不少企业老板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还处于5年之前,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数据、标准、信息都还不完善。企业无系统、无标准、无流程、无规范、无票据、无数据、无信息、无文化、无品牌、无团队。

地板产业作为生产制造型行业的,有的企业甚至不会定期召开生产会议、产供销会议、成本经营分析会议等。如此以来,在管理企业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就会变得模糊。各行业都在讲精益化管理,都想向管理要效益,但如果地板企业没有制度、没有标准、没有流程,在管理过程中,只讲感情,不讲制度,那么企业最终的结果就很难达到理想化状态。

所以,地板企业一定要改变粗放式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变“人治”为“法治”,通过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票据化、数据化、信息化、流程化等,最终实现精益化管理,从而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完善和变革分配机制,让中高层管理人员不再是纯粹的管理人员,而是企业的经营者、合伙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面对行业两极分化情况,地板企业只有摒弃浮躁,脚踏实地、诚诚恳恳;改变粗放式管理模式,变“人治”为“法治”,才是转危为安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