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行业产品透明度何时到来

2021-04-17

有过装修经验的人不难发现,地板市场价格可谓是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材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地板产品,由于所在的销售地点不同,零售价也会有很大差别。所以面对地板产品的价格情况,消费者大多持怀疑的态度。

低折扣反而让消费者不敢出手

我们在建材市场走访发现,很多地板产品只是贴上手写价签,有的再配以一个打折的标签,但是具体折后多少钱则很难一目了然;另外一种情况是有所谓的全国统一零售价,但是各零售商打折的力度却有很大差别,这还要考验消费者砍价的功力。

有一位消费者刘先生就曾在网上留言,反映自己购买地板的经历:前段时间刘先生在一家店里看中了一款地板,售货员表示原价之后还可以再打6.5折。刘先生觉得很奇怪,明明价格都已经标好了,并且还有物价局的核价盖章,竟然还可以再打如此低的折扣。“低折扣反而让消费者越发不敢轻易出手了,还不如明码标价来得实惠”,刘先生的观点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赞同。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几乎每个品牌的地板都可以打6-9折不等,这还不包括特价产品,如果有大额消费还可以在打完折的基础上“再商量”。我们对此在卖场中进行了随机采访,很多消费者都表示这种形式让他们摸不着头脑,心里没有底,也越发不敢轻易购买。业内人士表示,由乱定价、低折扣引发的信任危机已经波及到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这将不利于地板行业的长期发展。

地板的最终售价还要由市场决定

“地板生产厂商决定产品的出厂价格,但最终的售价还要由市场决定”,某地板市场总监透露,地板产品从一出厂就开始了他的“增值之旅”。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原材料、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地板产品的生产、流通成本也就随之水涨船高,因此消费者很难从经销商那里得到统一的市场售价。地板产品从出厂之后的每个环节都会以加价来结束旅行,然后被转手到下一级,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的时候自然已经是很有“水分”的产品了。

地板产品本身也会有很多导致价格差的因素,特别是在产品质地、功能、花色、款式等方面的不同将直接导致最终售价的不同。某品牌地板市场总监刘经理表示,地板产品和其他消费产品一样,当下流行的款式价格自然偏高,而过时的产品就会通过特价的方式进行处理。很多经销商为了带动人气,推出他自身能够承受的折扣力度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呼吁经销商不要利用折扣方式蒙骗消费者。

产品价格透明化路在何方

“地板产品和其他非标准化产品一样,在销售过程中不可避免经销商的灰色成分,这些都是导致地板价格标准化难以实现的原因。”面对地板流通领域里不可避免的价格不透明现象,很多地板生产企业开始自己做起经销商。一位品牌地板营销总经理表示,通过直营店的经营方式有助于企业最大程度上降低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在价格竞争方面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地板厂家采用代理商经营的方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设立的分公司是不产生利润的,只要能够保住当前运营成本就能实现销售,从目前来看设立地方分公司的做法是非常可取的。

编辑推荐

产品定价透明化 助力地板企业打造“诚信”形象


“明码实价”助力企业打造“诚信”形象

地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促销既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些实惠,但同时折扣价格的混乱局面更是令消费者看不懂、猜不透。为了打破这种现状,已经有商场联合全场厂商改变定价现状,打破价格战的坚冰,全面推进“明折明扣”,以更加透明化的定价模式销售,致力在客户的心目中建立诚信和忠诚度,做好良好的品牌形象。

业内人士表示,“明码实价”这一举措将使得卖场的价格体系更加透明,实现商品价格一步到位。消费者将得益于更加“透明、诚信、公平”的消费环境,传统促销模式的“口水战”将不复存在,顾客可以不用再费口舌和店员在”漫天要价”和“坐地还钱“中争得面红耳赤了。一次性到位的价格将带给消费者最大实惠,放心消费,企业“诚信”形象将深入人心。

诚信经营促进品牌形象建立

中国一直宣扬的传统美德中,就有诚实守信一词,对于地板企业来说,诚信同样重要。地板企业只有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不虚高标价,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消费者的信赖,消费者才会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在当今这个社会,消费者对于多变的消费只会选择自己信任的品牌产品,因此,地板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在产品定价上秉持可观、公正的态度,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从而促进品牌形象的建立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地板企业要想获得一份长久地保障,必然要重视市场需求,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将市场上发生的问题一一击破,还消费者以信任感。只有这样,地板企业才能在和谐,信任的消费环境中得到发展。

地板市场中的价格乱象由来已久,地板企业想要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在市场中建立稳定的价格导向,诚信经营,打造诚信品牌形象。

产品造假成“拦路虎” 地板业发展顽疾何时休?


实木地板作为地板市场上深受消费者认可的高端产品,其企业更应该树立自身的品牌价值,杜绝产品“造假”、“涉假”,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地板市场“鱼龙混杂”

来自家装行业的相关信息表明,近几年来,国内市场强化复合地板销售量正在下滑,而实木地板的销量和价格也不断上涨。以北京市场为例:实木地板的价格从每平方米160—600元上升至280—1800元。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实木地板涨价的原因在于树种稀缺、资源供应紧张。而这一产品背景,也给部分造假商家提供了机会。

实木地板因具有档次高、花纹自然、经久耐用、舒适环保等特点,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销量也呈不断上升之势。眼下,市场上木地板种类繁多,致使消费者在选购时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而在实木地板市场,一些不良厂家、装饰公司和地板经销商,为了逐利,相互勾结,以假树种欺骗消费者,致使假冒实木地板不时出现在市场。

冒牌产品开启“贴名牌”模式

我国现有上千家地板生产企业,仅实木地板品牌就逾上百个。经过10多年的市场竞争,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如大自然、世友、久盛、格尔森、生活家、融汇等。由于这些品牌的地板质量好、信誉度高、售后服务有保证,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而这些实木地板的热销,也导致泥沙俱下,假冒它们的产品时常出现在市场,坑骗消费者。

眼下,在南浔、桃园、沈阳、南宁、梧州等地,一些小型加工厂专门为品牌商提供贴牌“服务”,而一些无心经营品牌的商家或代理商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贴牌地板与正规途径生产的地板一起出售,消费者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由于这些代加工厂大多属于作坊式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且以手工制作为主,技术和管理都比较落后,因此生产出来的地板质量难以保证。材料造假——冒充实木板材以假乱真。

众所周知,地板行业内可以做地板的木材成千上万,而各种木材的材性、产地、价格等也千差万别。以价格为例,有几百元一立方米的,也有几万元一立方米,有的甚至更高。木材识别是门较难的科学。消费者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更难辨真伪,只能由卖方摆布。当前,活跃在市场上的实木地板材种主要有:柚木、非洲柚木、南美柚木、巴西柚木、金丝柚木等。经专家鉴定,只有缅甸产的才是柚木,其余均为造假材种。

原材料“缩水”成品质量堪忧

据地板企业的统计,从原木进厂到实木地板成品进库,出材率仅有20%左右,除了树皮、锯末、粉尘、造材截头等以外,尚有50%下线料可以利用,如非标板及AC、D级坯料、边皮板、节疤板、开裂板、虫蛀板等。如果为了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用下线料创新生产其他产品,如木塑板、小木制品等,是值得提倡的环保之举。

但眼下,一些不法厂商成吨收购不能做实木地板的下线板,运用指接、横拼、刮腻子等简单工艺,加工伪劣实木地板标准坯料(规格900-1200×90-130×18mm),以每块2.8~4元的内部供应价,将其出售给造假地板小厂商。他们具体的做法有三种:一是印刷法,通过小型木纹印刷机,对伪劣地板印刷各种各样木纹,如花梨、红橡、水曲柳、柚木、樱桃木、胡桃木等;二是贴皮法,在伪劣地板的板面上,贴上一条0.2~0.3mm的木单板;三是贴纸法,在伪劣地板的正背面均贴同一材种的木纹纸。

总结:从诸多造假手段来看,地板市场发展仍然“正本清源”用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对于地板商家而言,地板产品、品牌的造假只是图“一时之痛快”,假冒伪劣产品必然将被市场所淘汰消费者所唾弃。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鱼龙混杂”的地板市场上,选购地板时需货比三家谨慎选购。在地板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地板企业唯有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掐断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的源头,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才能开创全新的市场格局。

“毒地板”事件引发的思考:地板产品质量拷问何时休?


质量曝光威胁到地板企业品牌形象

据了解,美国这档《60分钟》节目类似于中国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在这档节目被曝光将严重损害其产品的品牌形象。一位当地华人表示,销售劣质商品欺骗消费者在美国是件大事,在过往的历史里,被曝光的企业往往声誉扫地、官司缠身甚至破产倒闭。尽管事发后LL坚称自己的产品安全可靠,但其在美国股票市场的股价仍在几天内大跌近60%。

令人尴尬的是,3月13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刚刚刊发了最新封面文章《中国制造》,文章罕见地称赞中国制造业将一直保持三大超强优势,并带动亚洲制造业的发展。那么,究竟谁是美国这批有毒地板的推手?是美国LL公司以低价采购了中国供货商的假冒产品?还是中国供应商以次充好,生产出这种贴牌产品,抑或是LL公司被蒙在了鼓里?

截至目前,中国供货厂商一直保持沉默,美国LL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布·林奇却强调,绝不会让客户健康和安全受威胁。但他的澄清并没打动美国消费者的心。新闻发布会后,LL公司股价在经历了短暂的反弹后,又陷入了跌跌不休,3月17日其收盘价接近前期刚被曝出丑闻时的最低价,包括高盛在内的各大投行纷纷下调了LL的评级。但也有投行认为,LL公司在中国采购的这批贴牌地板并不是其核心产品,因此对公司造成的财务风险有限。

地板企业发展仍需以质量为重心

对于被曝光其复合地板甲醛含量超高,LL公司的解释是,节目组采用了不适当的检测方法。这里的“不适当”,是指过于严苛的超高标准。

但美国消费者并不认为检测手段严苛,认为这个解释站不住脚。理由是:同时采用这种方式检测的,还有其他家居建材商,包括美国最大家居建材店Homedepot和Lowes,其出售的复合地板产品也采取了同样方式。为什么它们的产品能顺利通过检测?

有评论认为,三年前,中国的某地板也曾曝出与其相似的毒地板事件。当年,某地板以低于成本价在万科等国内房企中标,但为了保证数量和规模,竟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最终走上了曝光台。

虽然《经济学人》杂志撰文认为中国制造业仍有很大优势,并且亚洲有可能在制造业方面占有主导地位,但在质量方面出了问题,是谁也救不了的,更不用说占据主导地位。

业内人士认为,贴牌生产在中国制造业最初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随着工资升高,低成本的制造加工已渐离中国,大部分流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如果要继续保持世界上80%的空调、70%的手机和60%的鞋子都由“中国制造”的话,还需要在产品上确保质量和品质。另外,这起有毒地板在美国的出现,也暴露出贴牌产品的缺陷,而且委托加工的一些国际巨头也会审慎地对待今后的订单。

毕竟,不管是中国制造商以次充好,还是美国LL公司有意低价进次货,双方都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产品造假成“拦路虎” 企业发展顽疾何时休?


地板市场“鱼龙混杂”

来自家装行业的相关信息表明,近几年来,国内市场强化复合地板销售量正在下滑,而实木地板的销量和价格也不断上涨。以北京市场为例:实木地板的价格从每平方米160—600元上升至280—1800元。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实木地板涨价的原因在于树种稀缺、资源供应紧张。而这一产品背景,也给部分造假商家提供了机会。

实木地板因具有档次高、花纹自然、经久耐用、舒适环保等特点,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销量也呈不断上升之势。眼下,市场上木地板种类繁多,致使消费者在选购时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而在实木地板市场,一些不良厂家、装饰公司和地板经销商,为了逐利,相互勾结,以假树种欺骗消费者,致使假冒实木地板不时出现在市场。

冒牌产品开启“贴名牌”模式

我国现有上千家地板生产企业,仅实木地板品牌就逾上百个。经过10多年的市场竞争,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如大自然、世友、久盛、格尔森、生活家、融汇等。由于这些品牌的地板质量好、信誉度高、售后服务有保证,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而这些实木地板的热销,也导致泥沙俱下,假冒它们的产品时常出现在市场,坑骗消费者。

眼下,在南浔、桃园、沈阳、南宁、梧州等地,一些小型加工厂专门为品牌商提供贴牌“服务”,而一些无心经营品牌的商家或代理商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贴牌地板与正规途径生产的地板一起出售,消费者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由于这些代加工厂大多属于作坊式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且以手工制作为主,技术和管理都比较落后,因此生产出来的地板质量难以保证。材料造假——冒充实木板材以假乱真。

众所周知,地板行业内可以做地板的木材成千上万,而各种木材的材性、产地、价格等也千差万别。以价格为例,有几百元一立方米的,也有几万元一立方米,有的甚至更高。木材识别是门较难的科学。消费者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更难辨真伪,只能由卖方摆布。当前,活跃在市场上的实木地板材种主要有:柚木、非洲柚木、南美柚木、巴西柚木、金丝柚木等。经专家鉴定,只有缅甸产的才是柚木,其余均为造假材种。

原材料“缩水”成品质量堪忧

据地板企业的统计,从原木进厂到实木地板成品进库,出材率仅有20%左右,除了树皮、锯末、粉尘、造材截头等以外,尚有50%下线料可以利用,如非标板及AC、D级坯料、边皮板、节疤板、开裂板、虫蛀板等。如果为了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用下线料创新生产其他产品,如木塑板、小木制品等,是值得提倡的环保之举。

但眼下,一些不法厂商成吨收购不能做实木地板的下线板,运用指接、横拼、刮腻子等简单工艺,加工伪劣实木地板标准坯料(规格900-1200×90-130×18mm),以每块2.8~4元的内部供应价,将其出售给造假地板小厂商。他们具体的做法有三种:一是印刷法,通过小型木纹印刷机,对伪劣地板印刷各种各样木纹,如花梨、红橡、水曲柳、柚木、樱桃木、胡桃木等;二是贴皮法,在伪劣地板的板面上,贴上一条0.2~0.3mm的木单板;三是贴纸法,在伪劣地板的正背面均贴同一材种的木纹纸。

总结:从诸多造假手段来看,地板市场发展仍然“正本清源”用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对于地板商家而言,地板产品、品牌的造假只是图“一时之痛快”,假冒伪劣产品必然将被市场所淘汰消费者所唾弃。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鱼龙混杂”的地板市场上,选购地板时需货比三家谨慎选购。在地板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地板企业唯有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新产品,掐断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的源头,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才能开创全新的市场格局。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