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专利先行 地板行业迎来新挑战

2021-01-05

业布局,专利先行

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不仅能通过专利转化为商业价值,成为开拓市场的利器,更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有研究表明,全球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2年,超过12年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0%。在这20%的企业之中,尤为关键的是他们都拥有某一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而这些知识产权正是他们利润的主要来源和动力。特别是世界闻名的行业大佬,如手机、家电等企业,之所以能在行业长盛不衰,知识产权和创新是它们持续前进的砝码。产业布局,专利先行,理应成为地板企业的共识。

地板行业迎来新挑战

互联网时代,地板企业之间的相互模仿、无序竞争也愈演愈烈,而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前段时日,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网正式上线试运行,实现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在线申请、受理、处理和反馈等多项功能,这也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开始走上了互联网,而随着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效率与执法维权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地板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挑战。

“就现阶段地板企业的发展来看,保护知识产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业内人士强调。因为知识产权保护与地板企业的立足与发展息息相关,只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地板企业要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维权,不仅仅是企业个人的事儿,更是整个市场、整个行业的事。

小编推荐

我国地板业专利维权迎来好时机


4月1日,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组织地板企业召开专利维权座谈会,法律、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帮助地板企业分析专利维权态势,共同商讨中国地板企业如何借此机会开展地板技术维权与专利开发工作。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吴盛富介绍说,当前我国出口地板平均每平方米须缴纳1美元的专利费,在成本上涨、利润下降的背景下,高昂的专利费给地板出口企业带来极大的负担和压力。吴盛富介绍说,2017年将有246件地板锁扣专利技术到期,成为公知技术,不再受法律保护。

专家建议,中国地板企业应动态跟踪和关注本企业产品相关国内外专利的法律状态,重点防范已授权专利,密切关注公开专利,积极利用失效专利,通过组合设计、绕道设计等方式开展专利维权。

国家林业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忠明介绍说,木地板锁扣技术主要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特别是比利时的UNILIN公司和瑞典的VALINGE公司。这两家企业占有全球锁扣技术专利总量的近一半,且在中国、美国等主要锁扣技术市场布局了大量专利。近5年来,这两家企业的锁扣技术研发活动仍然十分活跃。

中国锁扣技术实力近年来增长较快,但与欧洲国家相比,技术实力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缺乏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此外,中国锁扣技术专利布局主要局限在本土,海外专利布局很少,与欧洲和美国相比处于明显的专利逆差地位。

王忠明介绍,UNILIN公司在美国注册的专利“US6006486A”将于今年6月到期,国内企业应抓住机会,对其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还要注意UNILIN公司近年来已围绕该专利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性和外围专利布局。一些高被引专利“WO1996SE291A”和“JP1994116024A”均未在中国布局,且已经或即将到期,国内企业可充分利用。此外,国外企业在中国申请的公开号为“CN1109174C”“CN1087056C”“CN1928297A”“CN1932209A”的锁扣专利技术均已失效,国内企业可无偿使用。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高度关注重视我国地板企业专利维权。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提出4点建议,一是企业尽快梳理信息,分析本企业使用国内外专利的情况;二是协会搭建网络咨询平台,邀请专业律师和知识产权专家回应企业有关专利的疑问;三是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牵头,组织国内地板企业与国外专利公司谈判;四是筹备建立木地板锁扣专利技术联盟,组织行业专家和重点企业进行专利组合、设计,深度开发木地板锁扣技术,提升我国地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地板企业陷入低迷 注重区域产业结构布局


家居建材行业面临着转型难题

从整个市场发展情况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中部和西部的协调发展,出现了新一轮产业大转移,地板产业也不可避免要进行梯度转移。地板企业也不妨依托中国广大经济区域的优势,挺进中西部,在中国大地开枝散叶,以市场带动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条,赢得全国市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下行,传统地板产业面临市场萎缩、成本上涨的情况,加之传统地板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低,前几年的扩张,导致了产能过剩。传统地板产业在高速增长时期曾经被暂时掩盖的一些行业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逐步暴露出来。家装建材行业渠道通路迫切面临着新突破、新转型。

地板企业需注重区域产业结构布局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地板企业也可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进行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地板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扩大市场覆盖面,还将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而地板企业在进行产业转移之时,一定要注意与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上有效对接,避免趋同化现象,甚至导致新的产能过剩。中西部地区往往存在一定的资源趋同化,尤其是相邻地区。因此,在转移过程中,地板企业必须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契合当地的产业发展现状。

因此,地板企业在这种背景下,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在产业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地板企业唯有从整个市场的角度出发,提升自身高度,才能在总览全局的高速上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推进地板行业发展 物流运输需先行


这一专线的建成通车,有助大批家具出口企业的货柜通过铁路专用线运往港口,实现铁路与外海联运。板材产品作为重型材料,在运输中多有不便。众所周知,近几年物流问题也非常突出,运输途中丢失货物或者损坏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地板行业要发展,物流运输需跟上。

物流运输是地板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理论上来讲,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而物流行业作为承载区域间物资流动的纽带,地板企业要运营,自然也离不开物流行业的帮忙。在一定程度上,物流解决了板材产品运输的难题,实现了企业更大范围内的销售,有助于企业完成扩张市场份额的目标。对地板企业而言,物流是企业与经销商甚至是消费者沟通的重要渠道。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地板市场利润不断缩水,企业对外扩张非常迫切,物流则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物流运输仍是地板行业发展的短板

然而,地板企业与物流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看上去那样和谐的。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参差不齐,行业又缺乏监管和规划,信用差、口碑差、服务差成为物流行业的主要标签,货物晚点到达、货品破损、推卸责任等问题突出。如此一看,物流几乎是在为地板企业添堵。再加上近段时间油价上涨、人工工资上涨,物流行业的运输费用也不可避免地上涨,地板产品的运输成本蹭的一下往上涨了不少。对此,不得不说,物流真的是不可承受之重啊,但却又无法避免。因此,地板企业必须要做好防范,在运输前充分地做好准备,预防运输过程中的破损,同时在交付运费时最好还是多留个心眼,尽量要求物流企业货到才交款。

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地板企业开始逐步向电商进军,线上订单量的增多带来的是对物流要求的提高,现有物流服务体系无法满足地板企业日渐提升的运输需求。尤其在跨省际的长途运输中,难免造成磕碰,影响产品的外观及质量等当前物流行业很不完善,地板企业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杜绝一些可观原因造成的损失。如此,地板企业才能通过物流运输这条生命线让其生命得以延伸。

地板行业迎来“新常态” 企业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认清市场形势做出正确决策

地板企业要对现今市场形势有清晰的认知,方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首先、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然成为“新常态”,地板行业发展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成为必然趋势,这趋势是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其次、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在倒退,更不意味这我国经济增速将一路下行,反言之,“新常态”其实蕴含着未来发展的新动力,是为实现更优质、更长远的发展而存在的;最后、在“新常态”形势下,势必会强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淘汰不知转型升级、竞争力不强的地板企业。因此,地板企业要认清市场形势,及时作出应对。

积极应对“新常态”形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在“新常态”形势下,地板企业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同质化现象频发、地板企业发展模式及产业链不健全等。又因“新常态”不可逆转,且风险与机遇并存,所以地板企业想要在“新常态”形势下突围,必须对其接受并积极应对。

首先、地板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粗放型转向为节约型高质量的发展模式,走环保发展之路;其次、地板企业要创新生产工艺,投入科技力量,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研发新型产品,创新促销方式,减少同质化现象的发生;最后、地板企业要加大对产业链的建设,整合上下游资源,促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促进整个行业的高质转变。

地板企业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新常态”的考验,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方可赢得可持续发展。

制造”转型“智造”地板产业面临的挑战


“智造”与“制造”结合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制造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于日前表示,中国“智”造不是要替代和完全否认中国制造,而必须要对自己的人口、国情,以及复杂的社会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王文看来,推行中国“智”造,要跟“世界工厂”说再见,这个说法可能过于乐观,也过于脱离目前的实际。

“中国发展智慧制造,并不是要甩掉传统制造做新‘智’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曹和平认为,要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发展智慧制造。

转型“智造”面临的挑战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压力,既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欧美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制造业振兴战略,重塑新的制造业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现在有低成本优势,中国目前要素成本全面上升,面临两方面的挤压”。

地板企业向“智造”转型还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地板产业需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智慧密集型过渡;二是地板产品生产需要与市场融合,适销对路;三是地板企业面临人力资源的创新压力;四是相关金融机构为新经济提供的服务还较为滞后。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智”造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可能没有知识的贡献。但目前为止大部分还是处于一种“智”+“造”的关系,遗憾的是由于缺少研发创新,“智”与“造”之间是中断的。

地板企业要使“智”与“造”之间更紧密,可以将自主研发与引进相结合,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地板企业要从制造转向“智造”,应发挥“双引擎”作用,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