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木家居成大势所趋 地板企业需看清局势

2021-05-10

整木家居行业当前处于技术和产品为重心的初级发展阶段,对于地板行业来说,整木家居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而渐渐成为企业多元化发展中“殊途同归”的模式选择。

整木家居成大势所趋行业亟待规范化

地板行业的利润空间之薄早已成为企业的共识。中国地板行业历经多年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行业生产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希望能够在同一家店里买齐所有的家居产品,从而轻松达到居室风格的和谐统一。因此,收到利润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双重促使,地板企业做整木家装俨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当前还没有哪一家地板企业在整体的产品线品质上成就全胜,不全胜就形不成强合力,再加上行业在标准、产能、团队、管理、品牌、营销、服务、市场配套上的低层次,所以此阶段无企业可长袖善舞,都难轻松。

整木家居还未成熟地板企业需看清局势

整木家居行业处于煳中,身在其中的地板企业当前最重要的是不能被烟雾熏迷糊,冷静回到行业本质,这个行业必须要什么,这个行业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彻彻透透理理自己的战略。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现在在什么位置,凭什么去,如何去。

冷静审视整木家居的本质,其消费者和产品性质决定了其本质。它是实业,是高端实业,是需要多结构真功夫系统力才能立起的高端实业。是必须以产品力为基础才能成就品牌力的实业。首先要过关高端客户见多识广的挑剔的眼睛;是必须有品牌力才能捍卫和提升产品力的实业,因为行业企业难有谁遥遥领先可阻对手于一年之追,两年之追,更因为要满足高端客户寄托的生活层次、个性层次、情感层次、灵魂层次的附加价值。

实木整体家居定制企业的当前最紧迫,因为“当前”决定你的后两年,后四年。商业竞争残酷规律会制造出总有谁活不了,有谁成位主人,有谁成附庸。整木家居洗牌的规律从现在开始已经在决定谁死谁活,谁成主人,谁成附庸的命运。

延伸阅读

产业融合大势所趋 地板企业需明确发展方向


产业融合成为地板行业趋势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事实上,产业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发展趋势来进行讨论,当前,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因此,对于地板行业来说,走产业融合的道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地板行业内部,产业融合代表着线上线下销售宣传渠道融合、地板设计和空间设计融合等。这些产业融合都是现今地板行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与深入人心,固守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落伍,跟随时代进步,积极实施产业融合已是众望所归。

地板企业需不断加强产业融合

从地板行业角度出发,在地板行业也要跟地产行业融合、板材生产企业要跟环境保护融合、地板企业追求利润要跟社会责任融合。这就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产业融合,还涉及到了精神层面,作为地板企业就应该明确自身在市场的定位并积极同相关产业合作,明确自身在社会上的定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发展趋势了,当前来说,它已经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大背景下地板行业的必经之路。产业融合可以促进地板行业创新、推进地板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可以提高地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可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地板行业市场控制力。

因此,从地板企业角度出发,在未来的市场发展过程中,地板企业也需要打破固步自封的发展局限,将产业融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地板行业线上线下合作是大势所趋


地板行业已发展近30年,但是仍有很多地方亟待完善,就电商这方面来说,诸多地板企业已经纷纷“试水”,但是效果却并未显著,各大地板企业不可盲目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O2O模式受到卖场抵制

在遭遇卖场抵制后,天猫发布了《家装O2O业务终止协议通知书》,与家具品类解除O2O补充协议,也就意味着商家今后将不能在线下进行为天猫等电商平台引流等类似的营销活动。

O2O即OnlineToOffline,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但天猫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家居卖场前期的投资非常大,主要的收入是依靠场地的租金,目前家居卖场大多统一收银,扣除租金后再将钱分给商户。天猫想绕开家居卖场进行支付的做法,无疑触犯了卖场的底线。

线上线下合作是大势所趋

香港德客乐国际家居广场总经理刘尧表示:“我认为这种抵制是很有必要的,家居卖场并非抵触电子商务,但按照天猫的方案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卖场方面的理由很充分,但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认为这种行为并不理智:“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的加剧,线下家居卖场逐渐向线上转移融合将是大势所趋。”

地板企业发展电商还需“量力而行”

但就目前来说,包括地板在内的整个家居建材行业,线上销售还是会对线下卖场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今,地板电商还不是很成熟,但地板企业“触电”的动作却越来越大,这场线上与线下的战争或许也是给这些地板企业一个警醒:电商的发展之路还有一定的困难,地板企业触电要三思而后行,最好能做到线上线下的和谐,不要急于触电而给传统卖场带来巨大的伤害。

全装修交付大势所趋 家居行业迎来好时代


全装修交付大势所趋

长期以来传统的毛坯房由于在装修时存在诸多无法克服的问题,比如资源的严重浪费、环境污染、噪音扰民、效率低下、建筑安全隐患等等,已经严重地不符合国家关于提升消费品质的具体需求,但对于家居行业而言,正在引来一个好的时代,同时也迎来了很多好消息。

8月18日,上海住建委提出从2017年1月1日起,上海市外环内新建商品住宅、公共租赁住房均将100%全装修;此外,浙江省政府日前提出,自10月1日起,省内各市及各县中心城区的新建住宅全部实行全装修和成品交付。据业内人士表示,相信类似的政策与规定将越来越多,我们的全装修产业,也正是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们以前只关注地产,现在我们必须开始关注我们的微笑曲线的另外一端。不动产关注点的变化,从住宅到人,从个体需求到家庭全寿命周期,从物理空间到身心健康。这些反映的是我们过去到现在到未来我们的变化、客户的变化、时代的变化、需求的变化,也就是企业要应对的变化,关注点的变化也是机会的变化。全装修的行业在未来是巨大的市场,这个表现以小来看是商业技术的进步,大来看是商业文明的进步。“尊重、共享、开放、包容是商会在未来发展当中希望为企业为行业带来的一种态度。”联房地产商会秘书长钟彬在论坛发言中表示。

另外,全联房地产商会全装修产业分会名誉会长、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原会长姚兵介绍道,全装修是当前关系民生、关系城市、关系整个建筑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全景的一件大事,行业需要工匠精神。分会的成立,将促进产业链上下的互相融合,是系统创新的必由之路。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和装饰装修企业、材料供应部门、供应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在这个行业系统创意,系统创新。

行业转型标准先行

机遇总伴随挑战,我们的产业链是否能为政策提供合格的支撑?我们的企业能否为市场提供过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是否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答复?

全联房地产商会全装修产业分会的名誉会长、中房协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长、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副主席开彦在会上强调了标准化、集成化的重要性。他指出,分会要做的工作就是建立标准,把一团乱麻的标准整理成一个秩序,在性能评价方面、产品保障方面、售后服务方面能够有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规格、统一的实现装修的思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建筑行业,把装修做成全成品房的要求。这个技术工作需要在座整个行业一起合作,一起来完成。

“一套全装修客户实景体验区的构建;一本《住宅全装修产品链标准》的撰写;一个全装修供应链的合伙导则;一年一次价值导向的行业交流会议和博览会;一支全装修产业合伙基金。”全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全联房地产商会全装修产业分会会长、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张鹏在继续深入阐述“五个一”的分会计划之外,还表示未来三年地产行业、地产企业面临着三个巨大的挑战。“在全装修产业分会的生态支持下,将用资本的方式助推所有的成员企业受益。”

他认为,而在全装修领域,他认为很多企业已经把全装修精装修作为企业的战略,形成了标准化的产品线,但专业体系还没有形成通用体系,所以,分会成立的意义就在于此。

张鹏向记者表示,全装修产业分会推进全装修的实现,还有一些问题待解决:首先是整个行业由于对全装修的认知不同,缺乏统一的行业共识和标准;其次,对地产商而言,从企业高周转、快去化的角度来讲,做毛坯房是最省事儿的,避免因装修品牌、装修标准等问题与客户产生纠纷;第三,消费者对装修认知不充分,追求装修风格个性化,导致全装修工作难以推进;最后,虽然上海等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号召房企全装修交付,但整体环境并未有相应的激励政策。

“实际上,全装修与追求个性化装修并不矛盾。”全联房地产商会全装修产业分会秘书长陈忠莉解释,‘三分硬装七分软装’,三分硬装装修出来的是千篇一律的地板等,其实更多的是你的软装,比如配饰,实现你的个性化、生活方式,这些是每家都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节能、健康、环保、省时省力的理念在里面。”

“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他是一个逐步的趋势。全装修产业分会也将收集企业的声音,未来通过全联房地产商会,以提案的形式反馈出去,表达企业诉求的同时,也为消费者端争取更多优惠。”陈忠莉最后强调道。

地板产业转型升级 “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机器换人推动地板产业优化升级

劳动力价格上涨,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消失。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用地成本一再攀升严重削弱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如何走出经济低增长的陷阱,成为重塑制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原来的农民工可能难以承接新的工作,企业也招录不到所需劳动力,也只能进行机器换人,实际上现在很多领域单位产量所需机器人的成本并不低于劳动力成本。

近年来,中国大力引导帮扶企业“机器换人”,不断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实现生产率和优质品率的大幅提升。在地板行业,不少有实力的企业早就已经完成了自动化生产线的整改。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亦成为地板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之选。

机器换人不会导致失业潮

机器换人初衷并非把原有的工人从生产线上换掉,而是因为企业招不到人,所以采购昂贵的机器取代。机器换人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机器减少用工成本,解决长期存在的、因人才结构不匹配导致的“用工荒”。机器换人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效益。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人”从生产过程中消失,对于有技术功底的人员,可以进行自动化、机器人方面的学习,如果对于技术方面没有意向的人员,可以转型现代服务业,同样可以找到职业发展方向。人可以从生产者转变成为管理者、维护者甚至发明者。

对于机器换人会带来失业潮的担忧,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徐晓兰认为,一方面,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机器人广泛应用的人机交互技术是工人与机器协同生产;另一方面,机器人催生的新产业生态可吸纳大量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普通工人职业技能的提升也势在必行。

机器换人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在采取流水化作业的传统地板企业中,任何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产品的瑕疵,而机器精准、有序的特性能有效避免一些人为失误,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近年来,地板企业纷纷选择“机器换人”,将原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变成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产业,推动产业链从制造的低端向“智造”的高端升级。机器换人缓解了部分地板企业的用工荒,也优化了劳动力结构,为制造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机器换人并非是设备一换了之这么简单,还有后期管理和技术操作和维修等问题需要攻克。现阶段地板企业投入的生产机器人主要用于取代工作危险度高、工作量大、工作性质机械的人力岗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从制造大国转型为智造强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地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已经逐渐成为必然趋势之一。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