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汉难知行内事 地板企业盲目转行伤心又伤身

2021-02-18

门外汉难知行内事

事实上,在经济下行的当口,很多行业都面临着经营困境,只是门外汉难知行内事罢了。抛弃原有行业去转行,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首先,企业需要重新去学习适应新行业的游戏规则;其次,转行意味着积累多年的客户资源荡然无存,跨度大的话,原有资源都要清零重新开始。而且,最最重要的,转错了行,就等于是从一个坑掉入了另一个陷阱,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此不靠谱的事,不做也罢。

地板企业在遭遇瓶颈时,应该多想想,同样的经济环境,为啥别人能经营的风生水起,自己就非得卷铺盖走人。成大事者,必须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

生意难做是自身问题

很多地板企业在决定转行之前要么抱怨市场环境不好,要么责怪竞争对手太多,千算万算却独独漏算了自身的能力问题。企业在遇到困难时,最应该做的事是反省自己,同样的问题别人能解决自己却不能解决,这就是自身能力不足了。不认识到这一点,无论转多少次行,都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换一枪放一炮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就算生意再难做,深耕自己行业和改造自身能力比转行要靠谱的多。身在其位,必谋其事,行业不景气,地板企业要有充实自我、整顿自我、提高自我的觉悟和勇气。

盲目跟风伤心又伤身

中国企业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爱跟风。只要别人说好,明明自身条件不具备也会一窝蜂的跟上去,不担心被坑反而生怕自己落了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好的项目都很容易被玩烂。当前的地板市场的确不太好做,很多企业只是纯粹听说某某行业好做就萌生了转行的念头,殊不知什么行业都差不多,只是没进入之前不知道那个行业的竞争有多大而已。

其他行业好赚钱仅仅是想当然,地板企业自身经营不利,何苦再贸然进入其他行业去搅乱别人的一池春水。与其折腾自己,伤心伤身,不如脚踏实地深耕自己行业,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只要肯努力,皇天必定不负有心人。

在“严冬”时刻,其实地板企业要做的是抓住时机研究转型升级和渠道下沉,而不是转行另谋出路。目前,地板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只是暂时的,市场经过洗牌后定然会复苏,地板行业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练好内功,那么,行业复苏之时就是企业成功之日。

编辑推荐

家具出口企业遭遇创新难


“在家具行业中,创新力是产品附加值的体现,也是企业利润的增长点,可现在我们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太累。”这是记者从第119届广交会上部分家具出口参展商口中听到的声音。“创新”一词位居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记者走访后发现,侵权、恶性价格竞争等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对此,不少拥有自主品牌的家具出口参展企业呼吁,不要让侵权行为蚕食了企业的创新力,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绊脚石,企业创新需要更多保护。

价格战的受害者

“目前许多生产贴牌家具的出口企业已陷入恶性价格竞争,企业之间比的就是谁的产品价格更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菏泽珠峰木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越峰显得有些愤慨却又无奈。在李越峰看来,家具出口企业的“风向”近几年已发生不小的转变。去年我国家具产品出口总额为535.35亿美元,出口增速放缓。

李越峰认为,家具行业出口增速放缓,既与订单转移至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关,又与企业之间持续不断的价格竞争有关。随着产品价格的整体下降,家具产品出口额也随之下滑。“为了降低产品价格,有些企业甚至不惜减少原材料使用量,降低产品质量。”

作为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李越峰的公司成为价格战的受害者。“我们拥有1200多项国家认证的产品专利,但未感受到自主创新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利润。在外观上仿品与企业自主设计的产品大同小异,采购商更看中价格,自主创新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带着李越峰透露的信息,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境外采购商。来自瑞士的采购商Lenz·Gonser说,相对于产品质量和外观而言,更关注产品价格。来自澳大利亚的采购商Margaret·Joyce也表示:“我在展馆中可看到不少外观类似的产品,更吸引我的是价格。”

企业呼吁更多保护

面临同样问题的不只是菏泽珠峰木艺有限公司,厦门建发通商有限公司也拥有自主品牌。该公司业务经理曾倩认为,创新力是产品附加值的体现,也是企业利润的增长点,自主创新是企业迈向中高端市场的必经之路。

曾倩说:“为了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可在创新道路上我们走得太累,根源在于侵权成本太低。”在拥有自主品牌的家具出口企业看来,侵权行为在家具行业并非个案,侵权正蚕食着企业的创新力。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拉低了行业的整体产值。

曾倩表示,公司每年在维权方面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不少,但产品被侵权的现象并未得到改善。公司维权的进度赶不上产品被侵权的速度,对于部分产品被侵权的现象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曾倩呼吁,在知识产权方面,企业需要更多保护。不要让侵权行为蚕食了企业的创新力,成为企业创新转型升级的绊脚石。

地板企业雄心扩张 盲目为之弊端渐显


中小型地板企业扩张成趋势

现阶段,地板的实体店、体验店数量急速上升。市场扩张对地板企业的发展来说并无不妥,地板企业拥有多少市场资源,在竞争中就占有多少优势。据悉,在地板行业内扩张最积极的并不是大型的地板企业或是成熟的地板品牌,而是实力相对较弱、知名度低的中小型地板企业。企业在市场中占的空间越大就越有可能被消费者青睐,在目前,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不高、市场同质化问题严重的态势下,占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无疑是吸引消费者最好的良方。中小型地板企业的逆袭战,也将凭借市场的高占有率而获得更多的胜算。

扩张并非万灵丹地板企业不可盲目

然而,盲目的扩张极容易得不偿失。中小型地板企业的实力弱,无论是生产设备、制造技术还是人才储备上都很难支撑起庞大的市场需求量,中小型地板企业一味的扩张,势必会提升消费者的需求量,需求量大可是生产水平与运营机制却不能同步提升,只会诞生重量不重质的生产模式,最后,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加速被市场淘汰的速度。

况且,大型地板企业虽然在现阶段放松了对市场的控制,但是,手握市场控制权的大型地板企业本身就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即便中小型地板企业的市场空间拓展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自身的实力提升到新的高度,更何况,中小型地板企业单是扩张空间就耗费大量的资源,根本就无力与大型企业竞争。

所以,中小型地板企业切勿盲目扩张市场,在市场风向不明的情况下,宁可按兵不动也勿强出头。

地板企业涉足墙面装饰 是市场驱使还是盲目跟风?


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对于涉足墙面领域的地板企业,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一趋势,是市场驱使还是盲目跟风?

市场需求让地板企业“跨界”蔚然成风

市场变迁和经济发展,推动审美进步。过去对墙面装饰不够重视的情况,随着审美情趣的提升,对墙面装饰的需求自然就大了起来。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墙面已经与顶部及地面的地位比肩,这么大的市场需求,自然会吸引很多企业“跨界”介入。

除此,无论是粘贴墙纸还是使用墙面漆,都免不了装修周期长,污染物多等弊端。这种弊端自然会催发市场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大咖们转型备好了“温床”。

地板企业涉足墙面装饰前景可期

地板企业介入墙面装饰,对地板企业自身来说,能为自己带来更多销售面积、提高客单价,增加利润,更重要的是,这也顺应了整体定制家居的潮流,以更丰富的产品设计和更完善的营销手段,促进整个行业繁荣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确信地预估,这一领域着实是一大趋势,而且前景十分可期。

建议:“跨界”地板企业需认清现状、保持理性

不能否认的是,任何一个新兴领域,机遇和挑战都是并存的。因此,对玩“跨界”的地板企业来说,一定要充分认清现状,保持理性。

首先,地板企业要明确,不同于以往单一地板,当涉及墙面装饰时,消费者更看重的是这些空间搭配的整体效果。因此,除了做好产品创新和设计,在后期安装过程中,也需要强势发力。其次,当产品架构和消费形态发生改变时,营销手段也必然要改变,而服务则变成最为关键的构成,这除了是顺应定制化时代下市场需求,更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部分。最后,地板企业还需做好团队建设,尤其是销售人员,可以说是面向消费者的第一张面孔,当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才能带动消费者真正了解我们的产品。

新兴领域的诞生,总会经历一个生疏到成熟的阶段。对玩“跨界”的地板企业来说,想要在这股浪潮中站稳脚跟,必须充分认清现实,扬长避短,切不可为了跟风而盲目开展墙面领域的业务。否则,不排除会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教训。

企业意愿缺乏 地板产品明码实价难落地


明码实价使企业竞争陷入被动

目前,地板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实行明码实价的企业在竞争上容易陷于被动。举例来说,某一品牌全国明码实价后,在华南地区出现相同定位同等质量的一款产品,便会与其形成竞争,而对方的价格要便宜不少,但在全国明码实价体系下,总部不可能为了华南地区进行全国范围价格的调整,所以华南地区只能承受销量下降的风险。

明码实价考验总部成本统筹能力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明码实价对地板企业总部的成本统筹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价格要做到全国统一,就必须要统一计算成本。从物流成本方面来说,从工厂到各地的物流费用是不一致的,如果地板工厂在广东,产品配送到东北和武汉的成本差别很大,再加上木地板在运输途中容易损伤,大城市的物流还相对好一点,三四线城市的产品损耗要高出很多;此外,分销渠道不一样,流通成本也不同。比如在大卖场里租店面的租金成本高,而在街边租个小店或者偏远的地区找个小店,成本就下来了;不同的经销商运营成本也不一样,比如有的经销商只代理一家品牌,而有的经销商代理品牌多,开的店面规模大,成本就低一些。

解决经销商问题是落地关键

“明码实价的关键是看能不能真正落实下去。”居然之家经营管理部经理李选选认为,如果解决不好经销商问题,全国明码实价便只是一句空话。价格是很重要的竞争策略,也是一种市场的选择行为。对于地板经销商来说,进货的成本高,就意味着赚得少,那么将有可能就选择代理别的品牌。即便短时间内,经销商考虑到已经与品牌有了合作关系,或许还会继续维持,但保不齐其真实价格会与明码实价有出入。

明码实价虽难却是大势所趋

没有明码实价的时候,很多消费者只能是一家一家去比较价格,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所谓的一些砍价会等等,浪费金钱和时间。对于商家来说,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跟消费者进行价格的博弈,而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去。有业内人士指出,企业自身出自管理需求,也要规范价格机制,防止价格混乱。比如说同一区域或者相邻区域的价格差别比较大的话,消费者就发现利益受损,对此品牌的好感度就会下降。可见,明码实价是大势所趋,尽管短时间还难以达成。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