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质检关口 地板企业扫除监管“盲区”

2021-04-20

随着年底将至,各行业也都开始了一年的总结,从地板行业来看,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质量问题”了,这和地板企业监管存在“盲区”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关系。对于地板企业而言,质量是第一关,它体现的不仅仅是产品自身的问题,更关系到企业的口碑、诚信。

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容易出现乱象,造成恶性竞争,但也有一句俗语“乱世出英雄”,地板企业严把质量关,配合监管主动扫除“盲区”,才能脱颖而出!

标准法规的缺失致使地板企业监管存在“盲区”

地板行业质量问题频发和相关标准、法律缺失有极大关系,法律的缺失带来的必然是企业监管存在“盲区”,多项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落实到位。我国对于企业产品质量技术等方面的监管,由卫生、质检、工商等几个部门分段管理,各抓一个环节,并且具体到某个部门时,也会区分成为几个更为细致的方向,来完善监管体系。

从表面来看,这样确实分工明确,但是事实上部门之间仍然存在职责的重叠与交叉,而且,在监察过程中几个部门之间也很难达成无缝衔接,所以极易留下灰色地带,甚至是盲区。所以地板企业在各部门实施监管时,做好协调工作,积极主动配合,将自己的产品问题落到实处。

地板企业不仅要保证质量还要诚信经营

今年《新消法》的出台,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地板企业虚假宣传的势头,扫除了一定监管“盲区”。但纵观近年来的报道,地板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质量方面,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以次充好等质量问题频现。地板企业当诚信经营,拒绝虚假宣传,保证产品质量。其实,保证了质量也是在很大程度上主动扫除了部分监管“盲区”。

扫除“盲点”,对于地板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为配合监管部门所做的表面文章,更是企业发现自身问题的大好机会。保证好的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好评,积极扫除盲区,只有这样,地板企业才能当上“乱世”中的“英雄”。

扩展阅读

地板甲醛危害大 企业生产严把关


近两年,地板行业内甲醛事件沸沸扬扬,超标问题不断涌现,质量门事件频频上演。从E2到E1到E0的行业标准更新,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环保意识正在逐渐加强,对健康生活品质越来越看重。

地板甲醛问题严重众所周知,但是甲醛究竟有什么危害呢?听小编一一道来。

甲醛,又称蚁醛,是一种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人们熟知的福尔马林就是甲醛的水溶液,外观无色透明,却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甲醛可由甲醇在银、铜等金属催化下脱氢或氧化制得,也可由烃类氧化产物分出,用作农药和消毒剂。

有关资料表明: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高5~10倍,室内空气污染物多达500多种。甲醛在室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就有不适感,大于0.08m3的甲醛浓度可引发多种疾病。新装修的房间甲醛含量较高,是众多疾病的主要诱因。

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甲醛的危害突出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等。

生活中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甲醛,可以说无处不在,甲醛已染指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室内甲醛污染中,木地板就是一个重要的来源,对家居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地板生产中,地板企业要严格把控甲醛含量,提高生产技术,从根源上切断家居污染来源。

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地板企业如何应对?


行业质检几家欢乐几家愁

2017年5月,中国消费者协会抽查了30款三层实木复合地板产品,经检验,知名进口地板运营商得高、必美在内的4款进口地板品牌,在多个指标上远不及价位更为亲民的国产地板品牌,成为品质低劣的黑榜主角。

2017年第2季度,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抽查了西安、宝鸡、咸阳、渭南、西咸新区等地50家生产企业的50批次木家具样品,经检验,综合判定合格样品43批次,7批次不合格,“凯迪克森”、“玉兰”等品牌上黑榜。

7月31日,四川省工商局在官网发布公告,对在流通领域抽检发现的16批次不合格涂料、胶粘剂、电线电缆、家具商品涉及的标称生产企业,依据相关程序予以公告送达。

监管部门对顶风作浪的企业绝不姑息迁就,坚决予以打击,让很多有质量问题的违规企业没有钻空子的可能。行业鱼龙混杂,质检合格率偏低,但也有质检合格的例子。

7月,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开展了全省实木复合地板用胶合板产品监督抽查,抽查了吴兴、南浔等2个地区15家企业的15批次实木复合地板用胶合板产品,不合格0批次,批次合格率为100%。

地板行业鱼龙混杂,面对政府质检,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随着市场监督的深入,相信地板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会提早到来。那么,在市场监管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当下,地板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地板企业如何应对?

提升自律意识,注重品牌形象建设。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者意识的改变,注重品牌形象和价值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再加上网络时代的推波助澜,品牌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因此,当市场监管升级时,地板企业更应该提升自律意识,加大对自己品牌形象的建设,争取更大程度地让消费者知晓自家产品是高质量的合格产品。

生产符合要求的合格产品。在市场监管严格执行的特殊时期,地板企业更需要考虑的是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上,才能让地板企业有更好更稳的发展。

最后,作为国家监管部门,应早日建立成熟的监管体系,规范、把控地板市场;作为媒体,应创造良好的媒体生态环境,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时刻监督地板企业做好自身规范。

地板企业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质检?


地板行业质量抽检风波再现

伴随整个家居建材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质检部门的监督,产品质量也开始不断得到提升,但从今年三月份来自全国各地工商、质检总局公布的家居产品不合格名录中可以看出,家居建材产品还是名副其实的重灾区。

家具、建材等实体产品合格率低,最终导致室内环境安全也存在隐患。3月15日,湖南省工商局通报“清新空气净百家”室内空气检测公益活动情况结果,经过对采集的100户样品进行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的含量检测,发现62个样品不合格。其中,甲醛含量超标61个,不合格率61%;苯含量超标1个,不合格率为1%。家居消费关系到生活质量,更关乎生活环境是否安全。

其中,3月14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木地板质量情况的抽检显示,有7个批次不合格,占抽检样品的10.9%。其中,实木地板有3个批次不合格,强化木地板有4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规格尺寸与偏差、静曲强度、表面耐磨、吸水厚度膨胀率、标志或包装标志等。

地板企业需完善自身产品质量问题

随着地板市场日益趋向饱和状态不少商家开始浑水摸鱼,在地板生产工艺上偷工减料,加上相关质检部门监管缺失更是助长了这种风气,让消费者利益大大受损,也扰乱了地板市场的清明。有关专家指出,当发生质检出现问题时,不管是企业、消费者还是国家,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解决。

注重地板质量问题一直是地板企业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从屡次抽检,极高的不合格率说明地板企业在产品质量问题上仍需努力。劣质产品引企业发展危机,诚信建设迫在眉睫不管是官方的抽检结果,还是消费者购买的地板产品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地板企业必须正确对待产品的质量。不合格产品在市场上的广泛销售,不仅会为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同时在日积月累的质量问题事件纠纷中,也会对地板产品的品牌形象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从地板企业角度出发,在质量抽检愈发频繁的市场背景下,地板企业也必须要从自身方面着手,唯有正视自己,真正将产品质量提升上来,企业才能在愈发严格的质量抽检过程中赢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功能性地板兴起 企业需自觉接受监管


功能性地板价格较高消费者认可度较低

当今的地板市场,在繁荣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呈现出犬牙交错的状态。通过对网络商店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功能性地板,如“负离子地板”,“静音地板”,“防潮地板”,“抗菌地板”等虽然在售,但多数商家在产品介绍功能一栏却没有特殊的说明,与介绍普通的地板产品一般无二。但从价格上来看,所谓的“功能地板”却比普通地板高出数倍以上。

不少消费者表示“负离子地板”,“静音地板”,“防潮地板”虽然听起来感觉不错,但是这些地板功能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很难让人信服。消费者普遍对这类功能性地板信任度不高。虽然功能性地板可以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环保的追求,但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相应的检测标准,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认可度比较低,而且真正绿色健康的地板零售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高,这些都影响到了功能性地板的市场推广。

亟待相关标准出台地板企业需自觉监管

不可置否的是近年来地板行业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各种新兴的地板产品,其中功能地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消费者对部分功能性产品产生了信任危机,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不利于功能地板的长期健康发展。这就亟待国家出台相关标准政策,早日建立成熟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避免一部分不良的地板企业钻空子,以功能地板为嘘头获得暴利。

当然仅仅是做到这样是不够的。作为利益直接相关者,地板企业要自觉监管,自觉接受监督,切不可因短期的利益断送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功能地板的研发生产中严格要求自身,努力为消费者打造安全环保的优质地板。

功能性地板若想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企业除了做必要的营销推广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提升产品品质,增加消费者对其信任度以及认可度,从而实现扩展市场份额的目的。

地板行业已走到转型关口 两类企业能笑到后


地板行业步入后转型时代

按照传统制造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划分,任何产品都会经历萌芽、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一般而言,一个产品有三到五年的生命期,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如果企业单单依靠一个产品存活,势必也只能“辉煌”三、五年光阴,且市场又是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发展中,任何一个变动都能引起轩然大波,当下地板行业又面临产能过剩,无序、同质竞争加速,从转型的进程而言,企业已进入后转型期。

而市场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供大于求时,市场不存在饱和一说,企业生产什么出来就脱销什么成为常识,目前地板行业已经走过这一环节;供需平衡时,市场可以说是一半好做一半不好做,用心的企业生意依旧做得风生水起,走心的企业可能就得把前几年大好光阴时赚的一次性给吐出来;供大于求时,产能过剩,同质化泛滥,市场处于红海区,竞争异常激烈,考验的是企业的沉淀与核心竞争力。

后转型期的产能过剩正是市场供大于求的衍生物,从供给面来看,这是一种落后的产能供给过剩,数量的增长没有匹配质量的变化;而从需求面来看,则是一种不合理的产能供给过剩,区域的发展不合理加速供需失衡。不可否认,企业的转型已走到迫切关口,而船头转向哪个方向,转多少度,不少企业目前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没有明朗的方向与清晰的目标。

对于地板企业而言,互联网对传统地板业的冲击在这两年的表现尤为明显。电商、整体家装、集成家装、跨界觅食等扰乱了地板业的正常发展轨道,这些“风口”凭借新思想、新消费、新模式成功引流,迫使传统地板业重新思考及探索新出路。

两类企业或能笑到最后

当下地板行业风起云涌的时代,品牌信任严重缺失,同质化无序化竞争加速,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丧失了健康发展的空间与“养料”。未来,只有两类企业能活得下来,活得长久。

一类是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企业。这类企业在行业当中,掌握高端的研发技术,拥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且这种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无法匹敌的。比如苹果的系列手机,从配置、设计、触感等方面几乎“独占鳌头”;又如家电行业的格力,多年的专注与投入造就了业界的好口碑,其产品使用多年性能依旧如初,可谓是将产品做到极致的典型代表。

一类是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企业。这类企业善于学习并能做到持之以恒,不断吸收新颖的理念,在行业的某一领域如产品或者服务等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早期的海尔,秉持“随叫随到到了就好创造感动信息增值”的宗旨,真正做到“产品是有形的服务,服务是无形的产品”。

未来,地板行业竞争一定是回归到制造业的本质,即产品与服务。产品是企业的生命,服务是企业延续生命的武器。只有把产品做好了,把服务队伍培训好了的地板企业,才能获得笑到最后的“入门券”。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