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惯性“作祟” 地板企业变革遭遇重重阻力

2020-12-03

惯性是地板企业变革大敌

所谓惯性就是按老规矩办事,它是企业变革的大敌,为什么对抗变革的惯性会这么大?

首先是因为经验主义在作崇,例如人们以为营销就是销售,就等于降价促销,搞活动和做广告,以前地板企业就是靠这些做法发展起来的。要知道当时是大众化消费时代,活动多就意味着声势大,消费者就会认为,这就是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再加上价格上让利,消费者心就动了,但现在小众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地板企业面对的是价值取向各异的理性消费者,他们比较成熟,企业必须要给他们一个购买的理由,否则就会以为地板企业是在低价销售处理品,因此过去的经验不一定都能适用了。

其次,变革是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分配,总有一批既得利益者,会在改革中失去原有的利益,因此他们反对的声音总是特别大,所以说要打破惯性,进行变革,实际上就是一场革命,它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李东生所说的鹰的重生的故事一样,突破惯性的过程是痛苦的。

定位不明是地板企业通病

当前,营销缺位,定位不明是陶瓷企业的通病。业内人士明确指出没有品牌,就没有营销。但一些地板企业为什么就不能改变呢?因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销售到营销,做品牌从定位开始,是个长期才能见效的过程,它当然不会像模仿别人的产品,再泡制一个新的概念,进行所谓的“包装”,然后通过在市场上造声势,大声么喝来得快,但效果怎么样?只有不断地降价,降价,再降价,这么做对企业的伤害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一些品牌影响,也将会荡然无存。

陶瓷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在小众化时代,需要改变过去针对所有人的习惯做法,地板企业需要去研究部分顾客——目标顾客的心理需求,并满足他们,这就是营销和品牌建设。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地板企业只有不断打破传统这个惯性,进行变革才能生存。如果继续沉缅于过去的惯性思维之中,那么离出局也就不远了。

延伸阅读

地板出口遭遇困境 企业应调整策略实现内外互补


调整市场策略内外互补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地板出口国,地板出口成为推动地板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由于出口受阻,一些老牌企业正主动收缩外贸业务,以减少出口业务下滑带来的损失。中小企业则通过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提升,为品牌化铺路,向高端产品市场迈进。

“没有疲弱的市场,只有疲弱的思想。”一家主要做出口的地板企业负责人表示,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公司就已经开始调整市场策略,布局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和理念完全不同,国内市场对于地板产品的设计和整体配套方案有更高的要求。内贸市场在为公司带来更多挑战的同时,产品品质与品牌价值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加强创新与研发设计力度

一家已经成立了30多年,是国内较早做出口的中型地板企业表示,由于公司不断加大对产品工艺水平和材质的创新与研发设计力度,并使用质量和标准较高的原材料,产品一直受到国外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地板行业发展并不平衡,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没有实现品牌化管理,存在抗风险能力较差、劳动生产效率不高、盈利能力不强等问题。近两年来,不少地板企业感受到了劳动力成本上涨和外需低迷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有地板企业负责人表示,“影响相对有限,产品质量的保证和工艺水平的不断创新与提升使我们维持了市场份额,维护了国外客户。”

总而言之,为尽快实现出口复苏,地板企业更应该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坚持出口、内销并重。同时,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现有工艺的改进力度,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出口地板产品能符合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的技术标准和消费习惯。如此,方能成功逆袭。

盘点|行业趋势下 传统地板企业“触电”的三种模式


双品牌运作

顾名思义,双品牌运作就是采用两个品牌来运作,即线上与线下分别采用两个不同的品牌。它的优势是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地板企业原有线下代理商价格与线上冲突的问题,劣势是对线上运作团队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线上品牌是新品牌,没有任何市场基础和知名度,相当于重新运作一个品牌,这就要求线上运作团队具有非常强的品牌推广和运作能力,资金的投入也相对要大很多,否则很难在激烈的线上竞争中脱颖而出。

产品差异化运作

即线上与线下实行产品差异化运作,比如分别进行不同款式、不同系列或不同品类运作。线上有的产品,线下没有,线下销售的产品,线上找不到。这样可以有效区分线上与线下产品,解决产品价格冲突问题。但这种模式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有足够支撑线上与线下两条路的产品。这种模式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模式。

统一零售价运作

这种模式是将线上与线下的零售价格全部统一标注。它更倾向于将电商或者将线上销售作为一种补充和工具,不注重线上实际成交和销售。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方便代理商将消费者引流到线下实体店内,促进线下销售;它的弊端在于线上价格没有优势,线上成交量极低。

互联网时代,地板行业必将迎来全新的竞争格局,向电商渠道靠拢,已经成为了地板企业变革的必经之路。当前,地板电商发展仍处探索阶段,以上三种模式或能对没有思路的地板企业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打破传统困境 地板企业如何打开线上市场


理性看待电商营销

电商营销借助于互联网完成一系列营销环节,在网络上生产者和消费者一对一的互动沟通,有利于企业了解顾客的要求、愿望及改进意见。不少地板企业都嗅到了互联网散发的商业气息,开始纷纷试水电商,希望从中分一杯羹。事实上,电商渠道的开通,大大降低了地板企业宣传推广的成本,拓宽了传统行业的交易领域,给企业带来了赢得高利润的商机。当然,电商利用不当,也会给地板企业带来麻烦,使得企业必须要忍受损失。对此,企业需理性看待电商营销,了解其两面性。

杜绝随波逐流

在任何行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都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更遑论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世界。纵观地板电商全局,随波逐流是遏制企业发展的重要阻力。若地板电商还在推销过时的产品,或者还在用老土的推广方式,则只会让自己的品牌变得惨淡。现实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些先行的地板电商前期尝到了甜头,后期却因一味跟风、随波逐流,而收效甚微,旗下品牌也是惨淡经营。

深入研究电商运营

如何做电商,如何将电商做成功,是一门学问。要想成为电商行业的翘楚,地板企业必须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品牌以及市场,而不是盲目的跟随潮流,急功冒进。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奋斗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深入研究电商运营,保证产品的品质与口碑,地板电商才能稳步前进。

当下,线上市场营销正如火如荼,诸多地板企业也想趁此风潮打开线上市场,拓宽销路,然而凡事有两面,企业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只有不随波逐流,看清形势,才不至于被市场抛弃。

地板经营管理效率低 变革才是出路


卖场讨伐消息不断

君不见,最近几年,地板行业形势维艰,各方势力瞄准卖场的“火力”特别足:都说卖场是“爷”,经销商是“孙子”;“孙子”经常埋怨“爷们”不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捆绑着自己全国到处开店;埋怨他们为富不仁,经济危机来临时不帮衬着自己一把,租金不减,甚至变相涨租。一些厂商甚至开始借助协会、商会等中间平台,联合起来集体抵制卖场一些单方面的霸权行为,一些媒体也加入了对卖场的讨伐。

家居行业矛盾不断激化

实际上,感情用事地指责卖场表面上没错,但并没有道理。由于地产市场的畸形,以前很多家居卖场靠机遇、靠地租、靠资产升值确实坐着都在大把赚钱,根本不需要做多好的增值服务,确实变相地对地板等实业甚至对流通构成了很大压力。但按理说,这是各行各业的普遍现象,为什么唯独家居厂商的矛盾尤甚呢?

地板品牌力量还太小

业内认为,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品牌厂商的力量太小了。市场经济很多时候是公平的,所谓厂大欺店,店大欺厂,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最后还是取决于实力。卖场或者说渠道品牌实力大,自然会把自己的一些规则强加于商家,这些规则可能会对商家有所损害,但只要合法,商家也无可奈何。谁叫品牌商的厂子太小了呢?谁叫经销商不去找个好“爸爸”,不经营个好品牌呢?

品牌厂家小,卖场实力大,对消费者有哪些潜在不利之处呢?首先是行业集中度低,中小企业多,短期行为多,竞争规则容易紊乱,消费者经常无从选择,利益得不到保障;二是低行业集中度也意味着低市场效率,企业很难通过垄断赚到超额利润,也很难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去消化成本,同样的地板,消费者往往可能要掏更多的钱去购买;最后是渠道商可能会趁机“越俎代庖”,不再安于流通的角色,甚至把自己打扮成品牌商,在地板产品的出厂价上,再狠狠地加一把价,让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更加不值钱。

经营管理低效率是病因

刨根究底,可以发现,暴利最终还是被地板行业企业经营管理的低效率给吃了!而要提高行业效率、企业效率,根本还在于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集中度,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地板品牌要学着向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或其它垄断性创新要利润;卖场与经销商则要首先学会向流通和服务,进而向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要利润。

至少理论方向是这样的。但所谓知易行难,如何打破地板企业以往的路径依赖,让朝着这个方向的变革切实可行,则是一项更值得琢磨的课题。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认为,要使一件事物有进步,必定得依赖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充分地去谋利,才能成功,否则决难有所进展。换句话说,很多变革与进步都是逼出来的。

总的来说,地板行业发展前景可观,但是想要获得更大利润空间,需要加强管理,拒绝低效率,从变革开始,只有奋起直追,才能赢得更美好的明天。

高成本时代到来 地板市场变革与压力并存


高成本时代下地板企业面临生死存亡

“低成本优势”一直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有力武器,但在不经意间中国经济已进入“高成本时代”。去年环保风暴席卷整个家居建材行业,以及年初国家推行新的环保政策,都促使地板生产成本上升。需求正在发生改变,产业的整合升级越来越必要,对于很多中小地板企业来说,或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另外,人口红利也正在逐渐消失。自2012年起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地板行业只要生产就能卖出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另外一方面招工难的问题也将会更加突出,如何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留住人才,也将是地板企业面临的一大难点。

涨价治标不治本从内部完善企业自身是关键

由于地板是生活刚性的需求,在价格发生上涨的时候,价值要求将会更高,所以地板企业进行涨价,必须以提供消费者所期望的价值为前提。如果没有顺应发展变化的潮流,涨价只能是企业最后的挣扎。而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涌现,产业链的转型升级的完成,地板企业或许有更好的破局道路。

在关注产能扩充、经销商数量增加的过去,地板企业其实积累了太多的浪费盲区。面对压力,企业更需重新审视自己,做出调整。除了提高生产效率,要实现利润增长还需控制成本:是否能寻找到更加物美价廉、供应稳定的供应商,内部人员“吃回扣”的比例能否再降低一些。

从战略层面而言,地板企业可以对整个管理架构进行重新梳理,严格因需设岗、因岗设人,减少不必要的岗位设置及一些常年盘踞却不产出效益的的岗位。通过机构重整,意识重塑,打造出保持危机感、持续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地板等制造业既要向前看:学习、内化先进的技术;又要向后看,回归自我,脚踏实地践行工匠精神。

对于地板企业来说,高成本时代已然到来,但企业把消费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或是种不明智之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地板企业从自身找问题,完善内部管理结构降低成本是关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