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具价值品牌” 地板企业还需补上“三堂课”

2020-12-21

中国企业缺乏国际经营能力

对于中国品牌无缘榜单的原因,福布斯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由于该榜有自己的特定评价规则,比如规定上榜品牌必须在美国市场开展业务,这会影响到中国品牌的赋分。正是有这样的规则在,我们从历史数据上看,从2010年开始,就基本看不到中国品牌在榜单中出现过。

事实上,在美国市场开展业务的中国品牌也有一些,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还在美国上市,但这些企业在美国的业务量都不大,其成就仍然多局限于中国国内。一般而言,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0%的企业才算是具有国际经营能力,但中国的国际化公司平均跨国指数只有不足14%,远低于世界100大跨国公司的61%,也低于同期发展中国家38%的水平。而且,中国企业多不是靠技术实力立足,而是以贸易和中间产品为主,缺乏真正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中国企业忽略了“保留顾客”

品牌价值就是财富,但企业财富多寡并不直接与品牌价值正相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DavidReibstein指出,品牌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接受程度。从企业方面来说,一个品牌是否有价值,得看消费者是否愿意花更高的价钱或者有更强的购买欲望。加入了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等重要主观指标,中国企业品牌上不了榜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清华大学营销学博导郑毓煌教授分析认为,市场营销的本质是吸引顾客和保留顾客。与全球优秀企业品牌相比,我国企业品牌的主要差距在于缺乏真正吸引顾客和保留顾客的能力,很少有企业品牌能够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大部分中国企业仍然只聚焦在“吸引顾客”上,而忽略了“保留顾客”。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企业愿意花大价钱做广告吸引顾客,却忽略了一点:广告能带来的仅仅是知名度,而无法带来满意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如果企业的产品质量经不住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一条负面的评价就足以毁掉企业花费巨资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

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品牌最需要补的课,就是在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实践当中,抓住3个关键点:为顾客创造价值、为顾客提供满意、创造顾客忠诚。这也是地板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地板市场,众多品牌的成败历程无不证明,谁能将“以客户为中心”这样一个普世商业价值观坚持到底,谁就会是最终的赢家。

编辑推荐

提升地板企业服务水平 实现品牌价值大化


明确自身核心内涵把握产品质量

伴随着地板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的愈演愈烈,企业更要明确自身的核心内涵,同样的产品,通过提供产品附加值以及传递的不同的价值观,突出品牌所独有的个性、内涵以及价值观,逐渐被消费者认同,从而占领市场高地。

地板企业在大力推广地板品牌阶段,如果产品质量跟不上,地板款式不符合国际市场等问题突出,必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一旦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地板企业的发展之路就会被阻碍,更别说会把品牌价值做到最大化。

提升地板企业的服务水平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

体现地板企业服务水平主要有三个方面,经销商服务、地板市场销售服务以及售后服务。服务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客户对地板企业品牌的价值判断,要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是关键。

经销商服务:如今是地板发展的稳定期,各地板企业都有各自的市场,在产品大同小异的情况下,清晰的市场运作思路是经销商想要看到的。品类细分的地板企业规模不用很大,经销商的压力也减小了,以前地板企业的做法是将库存压力放在经销商那里,现在要提供思路、工具和经销商共同面对问题。

地板终端销售服务:针对目前的地板市场状况,地板企业打造品牌需要销售去支持,而产品的销售则要依靠终端去突破。地板企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硬碰硬需找好武器,利用电子产品和网络工具进行推广宣传,引流消费者。

地板售后服务:消费者在木地板选购时只重视木地板的质量而不重视售后服务,那么在日后的使用中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会出现投诉无门的情况,所有的问题都得自己承担。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好的售后服务,那么消费者对该地板品牌就会印象深刻,并自然的成为消费群体里的品牌传播器。

一个具有价值的地板品牌,不是单凭一方面就可以成就的。只有能够坚持产品品质、服务、品牌最优化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国内地板企业的“领跑者”。

地板企业借力互联网 还需品牌实力做支撑


稳固品牌实力的基础上借力互联网

借助互联网,企业可以打通生产、销售和用户,提升生产效率和客户服务,但是互联网的思维是自内而外的,内部做好了才有希望往前走。

互联网只是一种发展的模式,尤其对于传统制造的地板行业来说,借力互联网不仅可以帮助提升品牌影响力,也能帮助企业收获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在企业产品品质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再谈宣传、推广,才能在品牌实力的基础上借力互联网为地板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在牢固的品牌实力的支撑之下再去宣传产品、品牌,最后也不至于在消费者那里落得一个“华而不实”的说法。

突破产品品质瓶颈解决技术发展问题

其实不管是地板行业还是其它行业,线上销售目前都面临着巨大的产品品质瓶颈,地板企业要从线上突破,除了做好自身产品品质以外,好的服务必不可少。只有一切站在消费者的层面上去考虑问题,去做产品,将产品做得优质,练好企业“内功”,地板企业方能在大市场环境下如鱼得水。

消费者为什么很少在电商平台上选购地板产品?部分原因在于电商平台上的地板产品描述与实际商品在品质等上面存在差异,这说明地板企业在技术上仍存在发展问题,如果企业自身技术到位,“内功”深厚,又何须在电商平台上做出不符合实际的产品描述呢?地板企业自身技术缺乏“力度”刺激了此种“假宣传”行为的诞生。

互联网能帮助传统企业提供生产和服务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但是若利用不得当,还会导致企业“倾家荡产”。只有拥有良好的品牌实力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建功立业。

地板企业转型升级 还需创新引领


创新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要动力

今年以来,在一系列针对实体经济的财税、金融及创新等政策支持下,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实体经济相对于去年出现了明显好转,企业效益有所改善,市场信心也在增强。而之前的实体经济之所以会表现低迷,主要还在于核心竞争力的不足。

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以地板行业为例,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消费者希望得到更多高质量的地板产品和服务供给,然而地板供给端呈现的总是低端供给过剩、中高端供给不足的局面。因此,要振兴实体经济就必须推动其向中高端迈进,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这其中,创新将是主要动力。

地板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是关键

创新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企业发展也离不开创新。一个好的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而非是按部就班。地板企业想要转型,企业、人才、设备等创新必不可少,从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到整个思维转变,重视创新是关键。以地板产品为例,随着市场需求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单一的品类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拓展新品种、延伸产品种类不仅有利于减缓单品类市场增速停滞带来的风险,而且有利于增加企业市场占有率。至于如何拓展新品种,科研创新就成了企业的关键。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地板企业要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市场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这一系列要求都推动地板企业不得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内部结构优化。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只有高度重视创新,地板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国家实体经济的振兴添砖加瓦。

“新三板”非万能药 地板企业还需理性看待


利弊并存,“新三板”非救命稻草

众所周知,内地的深交所与上交所其“高大上”门槛让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新三板”则打破格局,弥补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缺憾和不足,使中小企业不再饱受资本市场的冷落。其进入门槛较低,企业只需满足“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合法合规经营”、“持续经营并跟股转公司解释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等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登陆平台挂牌,加上可享受政府补贴支持等诸多优惠扶植政策,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涌入。

融资成本低、方式灵活、政策支持、进入门槛较低等,使得挂牌“新三板”成为众多中小企业渡过当前困境的救命稻草。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新三板”也是如此。迫于生存和发展压力,一些地板企业纷纷“立志”挂牌“新三板”,然而当挂牌成功之后,企业反而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除了缴纳各种税费,财务透明接受公众监督,管理规范化下成本增加,上交200多万元手续费之外,能够从政府获得的政策性支持并不多。挂牌企业并没有很好利用资本杠杆来整合资源,如并购优质企业扩大规模,整合优质经销商,或收购一些出色的设计机构等。“新三板”这个资本工具,成了一块牌匾、一个口号,而被遗忘搁落在某一角落。

“新三板”并非万能,须理性看待

其实,“新三板”并非万能,企业还须理性看待。首先,企业考虑自身成长性是前提。当前LED趋于同质化,如果企业成长性不好,挂牌也没有用,挂了牌也基本上不会有交易,甚至劳民伤财,加重企业负担。其次,要善于利用资本工具整合资源。LED是一场技术与资本的游戏,企业要利用好资本杠杆来整合资源,如并购同类优质企业,整合下游经销商资源,收购出色设计机构等。

另外,要理性看待政府鼓励和支持。政府LED补贴“红利”渐少,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变小,鼓励支持更多是锦上添花,难有雪中送炭,企业应将重心放在自身经营上。

贪婪是资本的本质,而实业则需要扎实稳健的心态,非理性盲目挂牌“新三板”,最后伤害的是企业和行业,地板企业千万不要为挂牌而挂牌,而是在做好自身经营的同时,善用资本工具来整合运营。挂牌“新三板”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之后一步步的融资和资本运营才是其根本目标。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