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建材行业“伪风口“盛行 且作淡定观

2020-12-24

伪风口之一:VR购物

最善于讲故事的穿戴设备全球遇冷,VR购物虚火独旺。理论上虚拟VR购物是可以通过三维的仿真性、自主性、交互性实现更好的购物体验,节省展示成本和时间成本。但因为其无法满足家居建材行业对材料的触感体验,如布艺的手感垂感,家具的座感,床垫的舒适感,更不能满足人眼可以舒适获取的信息量。所以还只能停留在概念性娱乐性层面。

伪风口之二:网红直播

红星美凯龙“车车”网络爆红,海尔中央空调美女主播在映客直播“寻找好空气”,让家居建材行业的老板好一阵小激动。后来仔细想想只有谁才玩得起?在以打擦边球吸粉的直播当下,网红不是达人,要直播的内容对我们的产品有营销力简直难的不要不要的,更何况现在的网红直播那么多,观众都不够用了!所以网红直播只是一种媒体形式,作为家居建材行业如果盲目切入可能连个水花都泛不起,在这个风口,我们甚至还不是一头猪。

伪风口之三:全屋智能家居

听起来是多么美妙的风口!智能家居的发展从遥控器智能手机的1.0时代,到乌托邦式“人性”与“机性”刻板的2.0时代,再到现在的全屋智能家居3.0时代,不幸的是,都变成一个证伪的过程。因为全屋智能家居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所有家居产品的智能兼容,而这个过程还很漫长。

在这里,笔者并不是否定创新创意,但能飞上风口的猪,毕竟不到万分之一,剩下的都成了别人餐桌上的食物。所以,对于家居建材企业来说,与追着“风口”跑相比,更重要的还是首先要崇尚工匠精神做好产品和服务,再抓住机会风口,把企业做强做大。但愿家居建材企业在寻找风口的时候,都擦亮自己的眼睛,别被这些“伪风口”坑了。

延伸阅读

家居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忙 门店布局更重体验感


家居卖场布局注重“颜值”

为给消费者打造良好的购物体验,家居卖场开始从硬件设施、店面设计、引进品牌方面发力。类似于百货商场的管理,家居卖场在硬件设施上不断改进,观光电梯、扶梯、洁净的卫生间、可供举行大型活动的中庭、消费者休息区域、独立收银台及服务台等设施一应俱全;店面内部装修也更为注重,别具特色的天花板、门脸装饰、橱窗设计、区域主题等设计可以在一些大规模卖场看到,一改家居卖场常见的摊位拥挤的做法。在品牌引进上,大型家居卖场更注重“品牌效应”,在一层或卖场入门处,往往可以看到行业内的知名品牌,不少卖场也支持场内品牌开出“店中店”,有的临街店面甚至开出了单独进出的门口,品牌特色可以更好凸显出来。类似的店面形式不仅出现在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定位中高端卖场,不少处于“郊区”的店面也开始注重店面形象。可以看出,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成为家居卖场共识。

家居卖场是家居行业发展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基于家居消费低频次的规律,品牌聚集效应能够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节省厂家的营销成本,并减少日常管理成本。自然,家居卖场也成为众多品牌、品类聚集地,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消费者消费趋势的变化,也可以感受到行业内部因此发生的种种改变。例如,定制家居品牌逐渐增多,卖场也在增加此品类入驻品牌数量;儿童家具品类被行业看好,不少卖场专门开出了儿童家具区域,有的甚至拿出一层的面积来开设;相对而言,红木家具、传统欧美家具消费需求有所减少,竞争更为激烈,有的卖场减少了两个品类的展售面积,有的卖场则在竞争中做出特色,成立了专门的销售区域。

装修公司突出“内功”

目前,大部分装修公司是装修材料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并不负责生产装修用材,他们最大的价值便是提供设计服务和装修工程。但小编却发现,装修公司的门店呈现越来越注重“回归本真”,通过专业服务吸引消费者。

设计是装修公司的专长,装修公司开始注重样板间的呈现效果,以此打动消费者。与以往只注重“颜值”的样板间不同,装修公司更注重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例如增加收纳功能、保证家居安全、提供生活便利……在万科链家装饰的店面样板间内,不仅通过墙漆、地板等主材材质和色彩突出装修主题,还有多个贴心的细节,例如玄关柜强大的收纳功能、床头柜旁边方便充电的USB接口、可以将案板置于其上的水槽、可以将水龙头抽拉出来的面喷水嘴。设计是装修公司的强项,这些展示可以让消费者快速了解装修公司的设计水平,在消费者心中加分。

在实创、天盛、融发、苏皖工长俱乐部等装修公司中,除了常见的主材展示区,还可以看到工艺展示区。有的装修公司展示装修的基础步骤,有的展示自家的特色工艺,有的则详细展示某个区域的装修流程,如水电改造、墙面处理等,可见,装修公司越来越注重通过工艺水平提升竞争力。消费者也许对这样的展示只是初步了解,但装修公司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让消费者看到他们对工程的重视和信心。此外,装修公司更注重辅料品质,有的装修公司通过展示辅料品质,展示自己的特色和实力。装修公司的专长和特色更为明显,力争让消费者在店面就感受施工现场的质量。

如今,机械“搬运”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家居建材品牌店面更注重营造体验式的陈设,所打造的服务与消费人群的品位相匹配。品牌店面家居消费新趋势,但又分别演绎除了自己所专注领域的独特风采,给消费者提供家居设计灵感,从而让消费者对品牌特色、设计趋势有更全面的了解,达到多赢目的。未来这将是家居建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家居建材行业“水太深” 亟需明码实价扫阴霾


家居建材行业“水太深”价格似低实高

下半年装修旺季即将到来,家居卖场销售逐渐升温。笔者日前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多个地区的市场发现,虽然很多品牌都有明确的标价,但是真正交易的价格却五花八门,甚至出现同一个品牌和同类型的产品不同的卖场价格不同的情况,用消费者的话来说就是“水太深”,商品价格随意,可高可低,不同人拿到的同类产品会出现明显价格差。

笔者在某家具中心佛山乐从店看到,每家店面出售的商品均在一旁张贴有价格标签,当顾客询问价格时,销售顾问会用计算器快速地敲入数据报出折后价。例如某品牌的三人位沙发,标价39600元,笔者走访询价的张女士,发现折后价是21000元,而同样询价的陈先生仅需12000元。这种价格不透明,因人开价的现象十分普遍。笔者问销售小姐,对方表示,该品牌的所有商品的标价均为原价也叫“面价”,通常有客人来买,均可以在此原价基础上打折。而这一现象几乎是业内惯常操作手法,也是一种促销手段。针对标签上的面价,有销售人员透露,主要原因无非有几个,一是卖场有规定要标价;二是方便销售人员快速记住价格。

广州和东莞也存在同样的现象。笔者以同一品牌的同一款实木复合地板调查了十来家商铺,每一家的价格都不相同,有每平一百多元的,也有两百多元的,价差高达50元左右。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面积越大,那么花的冤枉钱越多。“其实价格如何,就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没有人规定价格。市场决定一切,好卖就喊高些,都这样的。”一家门店员工如此说道。

价格乱象怎么破?消费者呼唤明码实价

面对“乱花渐入迷人眼”的家居建材市场,价格乱象怎么破?有精明的消费者就表示,经过多方比较和考量,他们最终选择了“明码实价”的品牌,不仅品质和售后有保障,而且省去了比价的时间,买得放心也安心。

在佛山工作多年的张小姐,在南海滨江一号楼盘买房安家。今年5月起开始装修,张小姐选购材料时发现,市场上家装材料种类和品牌繁多,光地板一项就要耗费大量时间选购比价。“价格便宜、贵的都有,都要讨价还价。”张小姐说,同一款品牌的同一款地板在不同的卖场价格也不尽相同。“有些卖场偏远,装修简单的,该品牌的价格就会低一点。”不过,张小姐坦言,经过一番对比,考虑到品质、价格、环保、售后等问题,最终她选择了“明码实价”品牌。“大品牌比较有保障,明码实价至少不会乱报价格,买起来也省心些。”

“之所以来这里看,就是因为这里明码实价。”笔者在位于东莞大道的百安居门店遇到前来挑选装修材料的陈先生一家,他们此前已经走过多个建材市场,但被各种各样的价格晃花了眼。陈先生说,“我只是一个普通消费者,不懂这些价格。要我来选,还不如找个靠谱一点的卖场,明码实价,我买得放心,它卖得安心。”

部分家居品牌开启一股“明码实价”清流

半年来,笔者发现家居市场开始出现一股清流,部分商家开始尝试“明码实价”以破解消费者“信任危机”。8月初,笔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佛山等多个地区的市场发现,多个品牌简一大理石瓷砖、AUPU奥普浴霸、慕思寝具、海马床垫、亚振家具等都倡导并且践行“明码实价”。

在广州马会家居卖场里,笔者看到简一大理石瓷砖的展厅,每一款瓷砖的旁边,都有一块塑料的价格牌,标明不同尺寸砖块的价格,最下方还有一个二维码,旁边有一行小字标注:“为了节省顾客的金钱和时间,简一全国明码实价”。“你扫一下二维码就知道了,我们在全国各地的门店都是同一个价格的”,该店的销售人员,在购买建材的过程中,消费者总免不了要比价,但各种折扣让人太容易混乱了,“我们不会把价格抬得虚高再打折,而是实实在在地把优惠给顾客”。

不少“明码实价”的商家表示,“明码实价”不仅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而且挽救了长期因“价格战”而导致的“信任危机”。“明码实价后,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和售后保障,我们商家也不用再进行无休止的低价竞争,压缩利润空间。”

“明码实价”减少沟通成本提升设计效率

不少设计师都表示非常支持家居市场商家实行“明码实价”,他们认为“明码实价”后规范了整个市场秩序,减少了相互之间沟通的时间成本,保证了产品输出效果。“有时做设计方案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帮助消费者选择装修材料和讨价还价。大量的精力耗去了,就不能够抽出足够时间做设计方案。作为设计师,应该是通过设计方案带给大家满意效果。明码实价,能够提升整个设计圈的设计效率”,东科装饰公司的运营总监吕先生坦言。

百亨利装饰公司的设计师廖先生也颇有感触,“往往因为价格不统一,我们设计好方案后,要在产品的选择上来回商讨几个回合。品牌明码实价的话,消费者只要认这个牌子就好了,不需要讨价还价的过程,而我们设计师也省心很多,只要敲定产品设计即可。”廖先生认为,家居建材市场实行“明码实价”既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省心,省时间,是对整个市场的一种保护。

根据统计,中国家庭装修房子,大约需要选择8种主材,28种辅材,35项基础工程,52件家具和配饰,购买近200个商品。消费者要到80多家店铺和将近100位销售人员讨价还价,这其中至少需要100天时间。明码实价,能让消费者节省讨价还价的时间,真真正正提高选择装修材料的效率,从而,能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到家庭装修的设计效果,以及长远的居住体验上。

家居建材行业明星代言背后的那些“钱事儿”


8月10日,东鹏控股正式公布著名影视巨星、国民好媳妇刘涛为品牌代言人,并计划将于近期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与公众见面。消息一出,业内外关于家居行业明星代言的议论立马刷屏。相信大家和笔者一样对这个现象充满好奇,接下来,笔者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家居行业明星代言背后的故事吧!

东鹏牵手刘涛费用第一优先?

虽然明星代言家居品牌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当东鹏正式牵手刘涛的消息传来之时,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所有人的朋友圈都被刘涛的美图给刷屏了。据了解,正式的新闻发布会将于9月在广州举行,相关广告片也将在随后在各大网络媒体和自媒体中推出。

尽管不是第一次与明星合作,但对于这次跟刘涛的合作,东鹏集团还是非常谨慎。“企业选代言人也是快速打造品牌形象的方法之一,但也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我们在考虑代言人的时候,并没有选择那些当下很红或者人气很旺的明星;”东鹏控股市场中心副总经理罗勇在接受搜狐焦点家居专访时表示,“对于东鹏这类已经有品牌知名度的企业而言,更希望能够打造品牌的形象,所以我们在代言人的选择方面也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

不过,并不是所有想要找明星代言的企业都会有这方面的考虑。“很多企业在邀请明星代言,更多以预算为主。”广州映山红集团董事长陈华杰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在他看来,大部分的家居企业对于代言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所以很多时候聘请某位代言人可能更多是出于“经费合适”的原因。

而永邦文化总经理刘继勇也认为,家居企业在请明星时,虽然大都是出于能不能提升企业知名度的考虑,但费用还是占很重要的部分,“费用合适,没有什么太多的负面新闻,都可以接受。”

明星代言的别样玩法——签售?

其实除了品牌代言以外,近几年来,家居企业邀请明星签售和站台的互动也是越来越多,8月8日的“冰晨相约重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虽然两位并不是慕思的品牌代言人,但并不妨碍慕思与其的深度合作,而这一次的互动到底有多成功,看看座无虚席的重庆人民大礼堂就知道了:即使着小雨,礼堂外面依然围满了举着灯牌只为远远看一眼偶像的粉丝;所有人都在活动开始前声嘶力竭的喊着“范爷”和“大黑牛”的口号,间或还能听到几句“慕思好棒”的欢呼声。

“其实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与明星的合作,更多是出于销售的需求,所以明星签售或者站台活动更受欢迎。”陈华杰表示,从自己公司所接到的单子和需求来看,明星签售或者站台的比例远远高于代言,这也是目前家居企业最喜欢的合作方式之一;“很多企业都是一年打包签订一位或者几位明星的多场签售活动,这样不仅沟通方面,而且费用方面也比较划算。例如去年金意陶的一些明星签售活动等等。”

而某家居企业品牌总监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在与明星互动中,肯定会优先考虑预算方面的需求。明星代言费用都较高,对于非常看重预算和产出比的家居企业来说,处于市场前端的明星签售和站台就非常合适。

谁来为明星代言、签售买单?

其实不管是明星代言,还是品牌签售,预算都是所有企业考虑的第一标准,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请到名气最大,最适合品牌形象,对企业好处最多的明星,几乎是每家企业在选择明星时的最大愿望;那么当我们讨论费用的时候,到底由谁来买单?

“现在企业请明星代言和站台一般就两种途径,一种就是自己有人脉,直接与有意向的经纪公司联系;一种就是通过公关公司或者演艺公司进行对接,而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后者居多。而这样就必然涉及到公关公司的抽成;所以一般我们认识或者熟知的企业,就会建议直接跟经纪人或者经济公司沟通,这样相关费用有时甚至会减少一半。”南都娱乐内部人士在聊到这个话题时这样表示。

而通过公关公司或者演艺公司谈合作,必然会涉及到一部分的费用和抽成。“其实公关公司和演艺公司在这方面的抽成比例并不高,大多在5%-10%之间;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公关公司手上资源较好或者拿到了某个当红明星的独家等等,费用可能会比较高。”提到费用抽成,陈华杰认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邀请明星签售或者站台,有的费用都不一定全是企业方出,而是跟当地的经销商一起分担;比如某个明星去某地签售,当地的经销商也要负责一部分的费用,甚至如果当天的签售额并未达到企业规定的标准,正常费用可能都会由经销商来负责。”某家具品牌的市场部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明星代言也好,明星签售也罢,相信都能在第一时间给企业带来相应的人气和收益,但企业在选择这种推广方式时,必须要考虑一个现实问题:不是所有的明星都能够“长红”,也不是所有的明星都会做“代言”,所以,当家居企业决定要采用明星战略时,要想得更多,更远。

家居建材行业“两面煎不熟” 咸鱼要如何翻身?


线上销售困难重重

目前,尽管京东、淘宝等线上电商红红火火,但国内家居建材销售模式依然以实体店为主力军,像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为代表的实体店仍然占据家居销售市场的七到八成的份额。有人会问,家居电商为什么没有“红”起来?家居电商不能够走红是受产品销售的过程和售后服务所致。

首先,家居建材销售需要良好的客户体验,因此全国的家居建材销售企业如红星美凯红,吉盛伟邦,均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展厅修建和氛围营造中,店面租金和装修吃掉了家居建材销售商应有的利润。

其次,利用常规招聘渠道很难招聘到专业家居建材销售从业人员,而且随着中国人口红利趋于消失,人员工资势必提升,润将再被摊薄。家居建材行业的人员招聘、培训、工资、绩效是家居建材销售行业老板的心结。

再次,家居建材生产企业创新能力比较弱,跟风盛行,导致家居建材末端销售同质化严重,区域内家居建材零售门店又很多,最终以价格战惨淡收场,无人受益。

实体销售举步维艰

有人指出,家居建材对体验、配送、售后服务有高度的依赖性,这样的半成品似乎先天就不适合做电子商务的品类。那么家居建材线下实体店比电商更有抗击打能力?

中国家居企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风格流派无不涉及。然而,近年随着家居企业的逐步增多和大量外销企业转战内销,一些中小企业的“蛋糕”份额越来越小,连不少大型家居企业的销量也有了明显下降,弊端逐渐出现,痛点明显。

首先,家居建材销售需要良好的客户体验,因此全国的家居建材销售企业如红星美凯红,吉盛伟邦,均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展厅修建和氛围营造中,店面租金和装修吃掉了销售商应有的利润。

其次,利用常规招聘渠道很难招聘到专业销售从业人员,而且随着中国人口红利趋于消失,人员工资势必提升,润将再被摊薄。家居建材行业的人员招聘、培训、工资、绩效是家居销售行业老板的心结。

再次,家居建材生产企业创新能力比较弱,跟风盛行,导致末端销售同质化严重,区域内零售门店又很多,最终以价格战惨淡收场,无人受益。

电商+实体+专业物流+完善售后=涅盘重生

家居建材行业这条咸鱼两面都煎不熟,怎样翻身?在线上线下都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很多家居企业都提试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寥寥无几。

业内人士认为,家居建材企业可推出了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体验店双向结合运作的方式,为消费者和传统零售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家居问题解决方案,弥补传统电商缺乏用户体验和线下实体投入超负荷的缺陷。在这个模式之下,消费者可在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先进行款式挑选,看好款式后,前往当地体验店实地体验,对产品风格、材质、质量进行评估,再下单购买,由厂家直接配送给消费者。这样就摆脱了传统的经销商分级模式,减少了流通环节的代理商、卖场等渠道的费用,所有产品实现了线上线下价格统一,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互联网+”时代,家居建材企业应尽可能将电商、网络、实体、物流、售后服务集于一体,把互联网与O2O家居体验馆相结合,重构家居产业生态,如此才能实现华丽转身。

楼市再现火爆场面 家居建材行业未现回暖迹象


楼市火爆,家居建材业并未回暖

楼市快速反弹以致火爆局面,已自不待言。根据郑州市房管局的数据,郑州楼市销量自3月份起明显放量,有些月份销量翻倍,比如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95.54%,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11.30%。但火热的楼市,似乎并没有给下游的家居建材市场带来更大的信心。

近日,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了7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105.20,环比下降1.95点,同比上升5.36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7月销售额环比下降3.37%,同比上升11.54%。也就是说,销售情况与去年相比整体是回暖的,但环比看却并不理想。7月的指数,已是连续第三个月走低。

楼市对下游产业影响,要滞后1~2年

品牌家居建材卖场河南欧凯龙家居集团副总经理朱明涛称,欧凯龙今年的表现明显好于去年,从近几个月来的整体数据看,今年较去年同期增长10%~15%。但他认为,由于欧凯龙东区旗舰店刚开业三年,处于一个新店的正常爬坡上升期,所以这种增长应该属于一个新店经营的正常增长,并非来自于楼市回暖带来的提升。

持类似看法的还有荥阳现代家居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邦机。这家企业今年以来的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八成以上。但黄邦机强调这种增长主要在于他们团队的服务和努力,而不在于楼市的火爆。朱明涛说,楼市对家居建材的影响,一般要滞后1~2年时间。

企业危机意识在增强,信心也在增强

在上述7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中,还有多项指数,其中同比降幅最大的指数为“经理人信心指数”。分析认为,这意味着与去年相比,建材家居企业危机意识在增强。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受当前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二是近年来,全国建材家居市场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之中,市场分化日益加剧,竞争愈演愈烈;三是建材家居卖场严重过剩状态未见减弱,还有一些卖场仍在逆市而上,使“商能”愈加过剩。

但家居建材企业却有着并不完全一样的感受。普遍的观点认为,大家的压力和危机意识确实在增大,但信心也在增强。黄邦机就说,目前市场确实面临一些不好的局面,现在的市场就是在“选人”,经营理念等各方面跟不上的,就要被淘汰掉。这就是市场带给企业的压力和危机意识。朱明涛也说:为什么商户乐意和我们一起开展营销?一是确实有效果,第二也反映了压力加大、竞争加剧。

与此同时,多数从业者的信心正在增强,受访的多数企业都提及,楼市目前的火爆仍然是健康的,竞争虽然加剧,但市场需求同样也在扩大。或许,这就是火爆的楼市带给当下家居建材企业最大的影响——对前景的信心,而非当下的业绩。

地板等家居建材行业掀起O2O模式热潮


将要临近双十一,地板等家居建材电商界掀起O2O模式热潮。O2O模式也被众多传统地板企业视为救命稻草,以为找到了通向地板电商的捷径。特别是今年的双11天猫专门针对家居企业开辟了O2O专场,更是给了众多地板企业一剂强心剂。但是传统地板企业做好O2O还需跨过几道坎。

家居卖场难对付

目前国内家居卖场巨头手握店面和客流两大核心资源,地板企业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在可预见的几年,传统家居卖场对于地板品牌的控制力仍然很强。传统地板企业要做O2O,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便是家居卖场。而传统家居卖场因为掌握着垄断资源,普遍变革的热情不高。为数不多的几家触网家居卖场品牌虽然自建了电商平台,却缺乏整合资源的魄力和能力,基本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就在几天前国内家居卖场巨头纷纷发出内部禁令,严禁线下卖场推广天猫双十一促销活动。以红星美凯龙卖场巨头的三项措施为例:严禁任何商户以任何形式在卖场内传播或推广其他电商线上的双十一活动;严格查处商户使用天猫POS机给线上做销量;严格禁止商户为工厂在其他电商线上的订单送货安装。

传统家居卖场巨头的做法其实可以理解,放纵这一行为,天猫支付宝pos机就可以绕过地板卖场直接对接品牌商,造成飞单现象,如果所有的交易行为都跟卖场无关,那就摧毁了传统家居卖场赖以生存的基础。这是在借卖场的门面,革自己的命。这是传统家居卖场巨头们所不愿看到的。

独立店面难以保障流量

既然无法绕过家居卖场,那么做O2O就只能开独立店了。可开了独立店,客流如何保障?如果从网络中获取,流量获取的成本又将有多大?现在主渠道流量基本被BAT三大巨头把控,没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地板电商根本无力持续支撑庞大的流量成本。在国内家居电商做得较好的是尚品宅配和美乐乐,他们都是从2008、2009年流量成本较低的时刻起步,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血功能,加之有大规模的资金实力来做支撑。

经销商的利益纠纷

如何实现线上店与传统渠道经销商的共生,是各地板企业需共同面临的难题。小编小编认为,与搭建自身电商平台相比,借力天猫、京东等B2C平台开线上店似乎更加靠谱一些。类似曲美等家居大卖家,普遍的做法都是厂家拿出不同款式产品直供线上店铺,与渠道商没有关系。线上交易越火,对线下经销商的冲击也就越大。

根源在于线上销售产品价格普遍过低,扣除物流、人工、店租等费用,基本无多少利润可言。对于地板企业来说,一方面拿着传统渠道商的货款,一方面干着要革传统渠道命的事,手心手背都是肉,这需要的就不仅仅是魄力和决心了,需要更多的智慧。

最近传闻天猫迫于压力暂停了支付宝pos机的推广,天猫爱蜂巢在京城开业有2年多时间,时至今日仍未走出京城。家居行业水太深,连坐拥线上巨大流量的天猫整合线下家居资源都甚感吃力,更何况是传统家居品牌呢?家居电商O2O,只是看上去很美。不过不管怎样,今年的双11,借助于预售和O2O,天猫销售前几名的卖家应该是少不了家居土豪们。

家居建材行业促销大战上演 地板市场联盟营销正当时


多品牌联盟营销成为市场常态

“商家之所以能够给出了大量的优惠,就是因为11月是市场促销旺季,消费需求旺盛。”其中度过了夏季传统销售淡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就累积大量的市场需求,因此,只要11月份进行大规模的促销,潜在的客户肯定会“出手”。

“大家都在搞联手行动,我们自然也不能闲着,既然是联盟,队伍越大当然越好,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件好事。”面对建材家居卖场和建材家居品牌的纷纷联手,一些地板企业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空间,市区某地板品牌负责人表示,在旺季促销方式上,目前公司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也开始采取多品牌联盟的方式抢市场。

跨界联盟营销受到诸多企业的青睐

据了解,早在多年前,国内家装市场上曾出现了一种新的促销方式,即跨越家电、家居、家装三大行业的共同营销,消费者在购买建材产品时如果一并购买照明设备、中央空调,还能享受更优惠的折扣。在这一态势的引领下,除了冠军联盟,跨行业联盟已成为近年来新的市场趋势。

针对联盟式的新营销模式,各大品牌组团销售,集合了各家的长处,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减少了盲目的资金浪费,实现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购物需求的平台,节约了时间、精力,也使消费者最终得到了实惠,因此,在其看来,各大品牌组团销售是一种好的发展趋势。

对于当下地板企业而言,市场竞争形势的愈发严峻,也迫使地板企业必须要调整发展战略,在单个企业难以抵挡竞争压力的市场背景下,地板企业借助“外力”实现共赢的方式必然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但在联盟营销火热的当下,地板且有也需保持理性,合理促销才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