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象打假折射市场监管失利

2021-04-17

圣象地板武汉打假一事备受关注。从去年8月1日起,圣象开始了维权取证之路,经过一年的时间,收集了70份证据证明“圣象维纳斯”借圣象之名欺骗消费者。昨日,武汉市中院判处“圣象维纳斯”的生产、销售商赔偿圣象220万元。

圣象地板是一线的地板产品,广为消费者熟知,庞大的市场空间也让圣象成为不法商贩牟利的对象。于是,“圣象维纳斯”,一款外观、标识与圣象极为相似的地板产品活跃在地板市场上。假借圣象之名出售低质地板,使得圣象的名誉大为受损,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贴牌”现象在地板行业内并不少见,只是此次圣象打假所反映出的,不只是地板行业的“贴牌”乱象。圣象为了打假花费了一年时间,搜集了70份证据才打赢维权官司,期间所花费的时间、人力与物力可想而知。

打假需要70份证据才能证明他人侵权,这反映的不是法律的严谨而是监管的缺失。此次,圣象能成功维权凭借的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试想假若是一般的地板企业,单是收集证据的花费足以令其取消维权计划,从而令侵权者继续逍遥法外。而且,侵权者是用别人的品牌出售产品,即便是一家品牌倒闭只要更改名称即可继续经营,长此以往只会令消费者真假难辨,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

“贴牌”现象会屡禁不止,不是地板企业缺乏维权意识而是维权路途之艰难非一般的地板企业可走。而维权路途的曲折正是市场监管的不到位所致。“圣象维纳斯”即便在款式与标识上与圣象颇为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况且,“圣象维纳斯”是仿造圣象地板,如此知名的地板品牌,部门在监管时只要稍加留意即会发现正品与水货的不同。然而,在圣象维权成功之前,此款地板在市场的销售不亚于正牌地板,却得不到监管部门的注意,足见市场监管存在很大的疏漏。

圣象打假只是市场“贴牌”乱象的一隅,少数的胜利不能根治地板市场的乱象,只有监管的到位才能肃市场风纪,为地板行业的稳健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扩展阅读

地板等家装材料被“调包” 需加强市场监管


近日,刚装完新房的孙女士正苦闷:装修66平米的新房多花了六千多元。在装修中,各种增项费用铺面而来,而在签合同时,增项等事宜并未事前通知业主。其实,在整个家装行业,由于利益驱使着实隐藏着不少猫腻。

报价“低开高走”

例如有的装修报价单里面列举了“铲墙”这一项,后面的报价为“0”。但是等到业主装修进行到铲墙这一步的时候,装饰公司才要求加钱。更有家装公司的报价清单列举的是价格低廉的材料,施工时工人却以此款材料效果不佳为由,要求业主加钱更换所谓的好材料。多个装修项目下来,实际费用总是要比报价高几倍。

施工合同玩“文字游戏”

前面提到的孙女士便是栽在了合同陷阱里。常见的合同陷阱有工艺约定模糊,材料约定地板品牌不约定等级、型号。将建委的“设计资质”与“施工资质”混为一谈,或者利用其他公司的资质证书来蒙骗消费者。部分挂靠、承包企业故意漏写“委托代理人”一栏,也不填写法人委托的代理人姓名及联系电话,以便出现问题后推卸责任。

地板装修材料被调包

据了解,像涂料、地板等最容易被调包,“如合同中标明使用质量好、大品牌的实木地板,施工人员则会用一些实木复合地板甚至是仿实木地板将其替换,也有施工人员在进场后,将业主选用的地板产品利用用假冒伪劣产品替换。”个别施工队在采购地板等材料时做手脚,有些以低劣的商品冒充名牌产品,以低价次品充当正品等等。

暴利催生装修陷阱

家居装修为何频曝猫腻?这其中,既有商家赚黑心钱的原因,也与监管不力以及业主自身装修薄弱有关。

据知情人爆料:“装修的一般流程是,由家装公司在外面找业务,然后再转包给下面的包工头。当包工头接到项目时,已经包含了公司18%-20%的利润,然后我们根据价目表再往上加15%到20%的利润,这是我们的收入。赚个30%-35%是行业的平均利润,不过我所知道的最狠可以赚到60%”。增项也可获取35%左右的利润。

除去家装公司自设的陷阱之外,装修工人也爱给业主下套。像地板被调包,铺装地板不到位多是装修人员的个人行为,也从侧面折射出家装公司监管制度存在缺失,才使得装修工人有机可乘。

地板国标拖市场“后腿” 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


甲醛问题已经成为地板行业经久不变的话题,在早期,颇多的质量门曝光以后,整个地板行业都开始进行环保问题整顿,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地板国标一说。

国家标准落后于市场的尬尴期

 据记者调查发现,地板乱象的根源其实在于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地板的质量检测标准,各厂家为了推广自家产品只能想方设法找到一些机构进行“认证”,或者自己想出各种方式证明净化效果,这其中就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夸大误导甚至虚假的成分。

地板确实出现了国家标准落后于市场的尴尬。目前地板行业并没有统一的强制性质量检测标准,也就是说现在根本就没有评判和比较净化效果的统一标准。加上多数消费者之前并没有购买经验,这就更造成市场的混乱。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对行业发展也相当不利。

监管机构要加强市场监管

国家标准化研究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一个标准的出台要经过很严格的程序,如何确立标准和如何检测是否达到标准都需要缜密的论证和测试,其中一些周期性的程序是无法人为省略的,因此人们经常会遇到标准滞后于市场的尴尬。

“制定一个国家标准至少要两三年时间,但我们不可能要求厂家和商家等到国标出台再卖地板,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所以存在问题也在所难免。”某专家指出,现在的很多高科技产品技术原理各异,很多还是企业的专利甚至机密,即便出台了标准其实也无法保证能对每种产品的技术都很有针对性地进行功效验证。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机构能做到的只是尽可能地要求厂家或商家做到与消费者的信息对称,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减少被误导的可能。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