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微利 行业遇瓶颈

2021-04-29

目前,地板产业“高成本,低盈利”的趋势愈发明显,整个地板行业已经迎来了利润微弱的时代,发展环境也越来越严峻。

地板业利润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地板原材料的成本提高,地板生产企业受上游原材料企业牵制,在投入的成本上有所加大。但地板售价并没有因此上升,因此地板的边际收益变低,出现“增产却不增收”的现象。另一方面,地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地板企业用于打响品牌和创新营销渠道的费用投入增多,企业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升级。在利润世风日下的环境中,地板企业应该怎样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呢?

推陈出新以创新谋出路

在产品与营销上,许多地板产品都是如出一辙,只注重眼前的效益,品牌却难以深入人心。地板企业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使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特色,在同质化产品泛滥的今天,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记住产品和品牌。结合当前刚性消费人群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创新性地推出更贴合的产品。在营销方式上也要与时俱进,“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中原地踏步只会被行业淘汰。

微利冲击也要把住质量

“成本线”是企业的“生存线”,而“质量线”是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企业没有生命何谈生存?在形势严峻的时候,也不应该让一个产品的质量打折,产品品牌是一个企业的财富,没有了良好的口碑不仅会失去老顾客,还会让新顾客望而却步。做好质量二字,企业还是要下点工夫。

打造品牌,不断创新,严守质量,在微利大潮的冲击下,企业要做好准备,迎接挑战,迎来更大步的跨越。

扩展阅读

地板行业利润空间缩小 企业如何缓解“微利”局面?


家居建材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对于地板企业而言,时下的利润空间也由于内外压力的不断激增而受到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地板企业唯有缩减成本,才能在利润空间上得到保障。随着近年来外在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这种丰厚的利润也在经受很多挑战,家居建材行业利润一直在走低是谁都不可否认的事实。租金不减,甚至变相涨租,很多家居卖场靠机遇、靠地租、靠资产升值确实对实业甚至对流通构成了很大压力。在这种大环境下,除了家居卖场以外,地板企业也承受着更大的成本压力。

不过,正所谓知易行难,如何打破地板企业以往的路径依赖,让朝着这个方向的变革切实可行,则是一项更值得琢磨的课题。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认为,要使一件事物有进步,必定得依赖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充分地去谋利,才能成功,否则决难有所进展。换句话说,很多变革与进步都是逼出来的。在这种情势下,地板企业变革需接受被逼的准备。

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助力自身前行

目前,从整个家居建材行业来看,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下家居建材行业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暴利,据说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大概要加价3—5倍;第二是薄利,据国家权威部门早前统计,家居建材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特别是现在,各个环节的人都在说不赚钱。然而,不少家居建材从业者透露,很多家居建材企业一般都能做到15—20%的利润,甚至高的可以做到对半赚。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势在必行。而要提高行业效率、企业效率,根本还在于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集中度,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地板品牌要学着向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或其他垄断性创新要利润;卖场与经销商则要首先学会向流通和服务,进而向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要利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地板企业的发展势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地板企业也需要将自身实力提升上来,在成本控制上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此才能在未来愈发激烈的市场洗牌中脱颖而出。

对于地板企业来说,在今后的市场洗牌中,企业唯有提升效率才能在利润空间上做下一步的规划。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地板企业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考验地板企业的将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因此,想要提升自身利润空间,地板企业就需要在经营以及管理上下足功夫,如此才能在市场洗牌中走得更远。

“瓶颈效应”凸显 地板行业走入“穷途末路”


当前,地板产品从出现到现今,它经历了高速发展时代,获得过暴利,同时也逐渐开始步入了微利时代,甚至很多人以为,地板行业已经开始走入了“穷途末路”,其实不然,地板行业面临极大瓶颈,若能突破,前面依旧是一片蓝海。

产能过剩蛋糕不仅要做大还需做精

产能过剩这是一种畸形的商业模式,元凶就是产能过剩。一些地板企业倒下了,一些企业转行了,一些企业还在做无谓地坚持,任由拖欠货款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等坚持到资金链断了的时候,也就破产了。当落后产能被淘汰,供需达到新平衡,产能过剩结束,行业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是因为地板行业门槛低和同质化严重,但产能过剩并不是个死结。

“瓶颈效应”凸显地板行业走入“穷途末路”

据小编了解,目前,很多地板企业往往只注重如何抢市场这块“蛋糕”,而忽略了是否可以把市场这块“蛋糕”做大。显然,很多工厂在目前根本无法达到如此的生产能力。因此,如何让企业决策者们注重“品牌”效应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导下,突破产能的瓶颈对品牌企业具有更大意义。

运用“东风效应”去消释“瓶颈效应”

目前地板的销售大都集中在建材市场和自营专卖店中,相反传统地板,电商平台也开始逐渐兴起,这也导致了地板在这一渠道的缺失,延缓了地板产品市场推广普及的进度。业内相关人士认为,本身实力不大、品牌知名度较低的地板企业在卖场高收费的前提下,不得不望而却步。可以这么说,地板还处于缺乏实力的阶段。

面对这种生产中步入“瓶颈期”的,从而产生一种“瓶颈效应”,如果你听任它所起的作用,并且状态得不到解除,时间一长,心理上松懈并产生一种惰性,那就会使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业前功尽弃。要取得最后胜利,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

众所周知,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与曹操的胜负最后取决于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地板也得运用“东风效应”去消释“瓶颈效应”,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对地板企业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某一活动或某一行为系统,在出现这种状态、被“瓶颈”卡住时,适时地加入新的要素子系统,从而给系统增加正功效,从“瓶颈效应”中脱颖而出。从而跨步地板的大发展。

地板行业遇“马太效应” 企业该如何破?


缺少沉淀是硬伤地板企业以务实为本

地板行业虽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但依然有部分企业缺乏沉淀,品牌的沉淀、文化的沉淀、产品的沉淀、核心竞争力的沉淀等都不具备。部分地板企业只会销售,不懂营销,只会想方设法把产品卖出去,却忽略了产品策划、品牌推广、产品包装等。所谓的产品研发与设计,多数缺乏自主创新,产品没有延续性。

市场分析和发展规划是地板企业生存的必要法则,却少有企业重视这方面。企业往年的人均产值、今年计划产值等,以及针对市场变化而出具针对性的战术措施等需要地板企业重视。另外,盲目的跟风、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的心态,最终只会让企业失去目标和方向。地板企业一定要戒浮躁,调整心理,冷静对待、沉淀自己,把重心放在安全自保上,专注聚焦、精准定位、细分市场等方面。

地板行业是个传统的行业,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不高,导致了部分从业者眼界短浅,唯利是图。而在这个大跨界的时代,地板企业家拥有一种归零的心态,空杯的心态,学习的心态是重点。鲜有企业愿意把亮光板式保留并做到极致,而在“工匠精神”日益被重拾的今天,地板企业聚焦本业、做好单品,在专业领域发挥潜能做擅长的产品已是趋势。

改变粗放式管理模式变“人治”为“法治”

如今,不少地板企业还是粗放式管理,作坊式经营。不少企业老板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还处于5年之前,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数据、标准、信息都还不完善。企业无系统、无标准、无流程、无规范、无票据、无数据、无信息、无文化、无品牌、无团队。

地板产业作为生产制造型行业的,有的企业甚至不会定期召开生产会议、产供销会议、成本经营分析会议等。如此以来,在管理企业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就会变得模糊。各行业都在讲精益化管理,都想向管理要效益,但如果地板企业没有制度、没有标准、没有流程,在管理过程中,只讲感情,不讲制度,那么企业最终的结果就很难达到理想化状态。

所以,地板企业一定要改变粗放式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变“人治”为“法治”,通过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票据化、数据化、信息化、流程化等,最终实现精益化管理,从而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完善和变革分配机制,让中高层管理人员不再是纯粹的管理人员,而是企业的经营者、合伙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面对行业两极分化情况,地板企业只有摒弃浮躁,脚踏实地、诚诚恳恳;改变粗放式管理模式,变“人治”为“法治”,才是转危为安的关键所在。

地板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目前,地板行业的发展已然趋近成熟,地板市场的竞争也开始主要以品牌之间的竞争为主要较量,在市场发展的进程中地板品牌也开始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地板企业需加强品牌形象的传播,方能在有限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举办设计师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

地板品牌与设计师合作时不要一味的只考虑佣金和回扣,更重要的是要靠感情来维护,纯粹的金钱交易是靠不住的。作为地板品牌,一定要有专人维护与设计师的关系,日常要多和设计师小聚一番,沟通沟通感情,或开展设计师沙龙和产品培训活动。

追求80、90后消费大军加强电商渠道开发

由于庞大的80、90后地板消费大军的兴起,其消费习惯正在悄然改变了这一观点。许多“80、90后”不仅把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消费习惯,还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时尚。地板品牌在渠道开拓成本和门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发展电子商务渠道就势在必行。

电子商务与传统渠道相比,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交易透明等特点,它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交易范围和距离。据预测,未来的地板品牌在电子商务份额的比率将会越来越高,在地板行业已经出现如唯一地板专门走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的品牌。可以预测,电子商务的快捷、便利、信息量大,在未来的地板渠道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市场渐趋回暖企业需维护好零售渠道

随着房地产开发的不断加快,很多城市商品房由毛坯房向精装修房迅速转变,政府同时也加快保障房的建设,地板产品在工程中应用的比率越来越高,工程已成为地板业十分重要的渠道,地板品牌要建设好工程渠道,需要做好多方面工作。

地产商信息是作好渠道的重要保证,企业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之相关的工程信息,建立工程客户信息表,想要赢得工程,首先得弄清工程方内部组织权力运作系,弄清楚谁有决定权,谁有推荐影响力,谁有专业影响权,谁有负面影响权。工程业务中往往利益关系复杂,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形成多赢的局面,这需要业务人员用心去思考和琢磨。

两大瓶颈阻碍发展 地板行业创新发力


目前,房产已经开始逐步走下坡路,依托于房产发展的地板行业难免在这一阶段遭遇发展困境,但是部分地板企业亦开始静心运营企业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防止被仿冒?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如何留住人才?这三大问题成了企业在发展路上遇到的拦路虎。

防止产品被山寨被仿冒

作为地板行业里的“高富帅”,品牌越大越容易被模仿。某大品牌企业董事长说:“仿冒对于品牌的伤害是很大的。对于一些小企业或小作坊来说,创新成本大,模仿成本低。”

一个月去查一次,时间一久,人家就有防范了。除了执法要严之外,我觉得还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这样小作坊就难仿冒了。

记者了解到,被模仿并非一家企业的遭遇,很多企业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断开发新产品。在小作坊还在研究我们第一代产品的时候,我们第二代产品就已经生产上市了,这就能永远把他们甩在后面。”

将创新产品进行到底

在打造地板品牌的几个重要因素当中,产品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大可举一下中国几大品牌的例子,没有众多的产品技术、产品体验、产品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支撑,就很难打造出小米的智能手机品牌;没有中粮的全产业链下的产品创新体系也难以打造中粮及其旗下众多知名品牌;没有完备的产品创新能力红旗h7也不敢贸然进入到中国高端汽车市场。

没有销售业绩支撑的地板品牌是无法称为成功的品牌。通常,中小地板企业往往会通过相关的渠道关系获得各种各样的品牌荣誉,地板企业老板通常会说我是某某知名品牌驰名商标之类的话,但其实只是停留在品牌荣誉的表层来探讨品牌,而品牌能够带来销售业绩的提升才是品牌的内涵所在,通常一个好的地板产品创新往往会让品牌营销带来源源不断的良好销售业绩。

创新,其实是每一家地板企业都在不懈努力做的事情。在采访中,多位企业家提到了同一句话,“不创新就要落后,落后就意味着吃亏。”

环保部发布1号令,地板行业或遇“寒流”


重污染天气加码督查巡查

据了解,截至目前,北京市、天津市已经发布橙色预警,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均已经要求重点区域、传输通道城市发布橙色预警。

环保部通报称,预计1月13日至15日,京津冀中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将出现重度污染。其中15日,区域污染程度最重,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临汾、德州、郑州等城市PM2.5小时浓度峰值可能达到甚至超过250微克/立方米;16日,部分城市污染形势将有所缓解;17日,空气质量将再次转差;18日开始,污染过程将逐步缓解。

为了应对重污染天气,环保部对各大气强化督查、巡查组发出了应对重污染天气督查巡查2018年第1号令。

“此次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驻守在‘2+26’城市的28个强化督查组和102个巡查组将共同协作,重点对‘2+26’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启动情况及相关企业单位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现场检查。”环保部环境监察局负责人介绍,强化督查组、巡查组将根据各地新修订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重点督查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强化督查巡查办公室将实时调度各组检查情况,每天通报督查情况及发现问题;切实督促各地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单位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要求的停限产措施。

根据橙色预警应急措施要求,北京市将在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基础上,国Ⅰ和国Ⅱ排放标准轻型汽油车(含驾校教练车),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车辆禁止上路行驶;在常规作业基础上,对重点道路每日增加1次及以上清扫保洁作业;停止室外建筑工地喷涂粉刷、建筑拆除等施工作业;列入橙色预警期间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名单企业实施停产限产措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活动,提醒民众做好健康防护。

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将采取Ⅱ级应急响应,依据各地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一些重点行业和企业,如金属加工业、涂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玻璃制造业、铸造行业等,轮流停产、停涉气工序,落实减排措施。

环保部有关人士同时表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和“2+26”城市驻点专家组将持续开展重污染成因分析工作,并为地方“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提供技术指导。

攻坚行动“保卫蓝天”

虽然2017年《大气十条》收官之年已经完满结束,但是雾霾并没有彻底“败走”。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测,2018年1-2月,我国北方地区静稳天气发生概率较高,污染物扩散条件转差。京津冀和长三角大气污染扩散条件偏差,珠三角偏好。京津冀大气重污染日数接近3年平均,长三角大气重污染日数较近3年平均偏多,珠三角偏少。其中,1月下旬至2月上旬冷空气偏弱,大气污染天气过程较多。

每年的采暖季都是雾霾多发的时段。为了应对秋冬季节空气质量改善缓慢、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情况,2017年8月,多部委联合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攻坚行动方案》)。

《攻坚行动方案》和6个配套文件主要是围绕督查巡查、量化问责、信息公开等部署工作。

按照这6个配套文件,环保部在2017年9月1日到2018年3月29日,开展15个轮次的强化督查、8轮次的巡查,并在此基础上,选择10个左右问题最为突出市(区)开展机动式、点穴式的专项督查。

据环保部每日发布的强化督查通报,仅仅2018年1月5-8日,28个督查组共检查了2678家企业(单位),发现103家企业(单位)存在涉气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污,燃煤小锅炉淘汰未完成改造、未安装治污设施和工业企业未落实无组织排放整治要求,不执行错峰生产,不响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城乡散煤治理、加油站专项整治和施工工地扬尘、涉气“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等。

这103家企业(单位)中,2家企业未按规定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3家企业没有完全执行错峰生产的要求,如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飞达橡胶有限公司、巨鹿县宁峰橡胶制品厂、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瑞华五金工具厂。

自2017年4月7日开始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强化督查以来,这些问题从未禁绝。而秋冬以来加码的督查、巡查更加严格。据环保部环监局局长田为勇介绍,攻坚行动的督查调集了5600人执行现场督查工作。《攻坚行动方案》将督查内容明确到12个方面、233项任务,主要包括工业企业稳定排放、“散乱污”企业和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错峰生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

在前所未有的强化督查和对领导干部的“量化问责”压力下,2017年第四季度《攻坚行动方案》完成的效果超出目标。

环保部发布的《关于通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017年10~12月环境空气质量有关情况的函》显示,2017年10-12月,“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范围为49-97微克/立方米,平均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3%,均达到了改善10%-25%的目标。平均浓度较低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北京、廊坊和天津市;平均浓度较高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邯郸、石家庄和邢台市。降幅排名前3位的城市为石家庄、北京和廊坊市,分别下降54.8%、53.8%和45.5%。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