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企业遭遇信誉危机

2021-04-07

郑先生订购了一款地板型号是“906”的地板,商家送到家中的产品型号却变成了“1906”,地板产品与郑先生当时所看到的样品尺寸、厚度均有所差别。然而对此,商家却以“店内销售的该系列地板只有‘1906’这种型号,是店员习惯性简写成‘906’。”为由,拒绝退还消费者订单。

其实类似事情在目前地板市场上还不少,这些不良商家以“侥幸心理”来欺骗消费者。虽然产品型号里面仅一个数字之差,其产品质量却有着千差万别。消费者的损失也可大可小。在郑先生的案例中,型号“1906”的地板就比“型号906”的地板每平方米便宜了20元。如若按铺装面积100平米来算,消费者的损失则将达到2000元。当然,金钱的损失或许还只是其次,产品质量相对低劣,给消费者家庭生活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和不良影响才是难以预估的。

从整个地板行业的发展来看,不少企业在3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被市场所淘汰,甚至一些曾经做得风生水起的地板品牌也逐渐退出了市场舞台。因此,对于“存活下来”或者说,还仍在这个市场“奋斗”的企业来说,经营信誉就显得重要。而从目前的市场乱象来看,企业要想守住自己“信誉”,看来还得从终端商家抓起!

地板企业遭遇信任危机,从根本上说还是源于商家对利益的恶性追逐。要想“绿化”市场环境,对于成熟的地板行业来说,首先,应该加强终端渠道的建设。对于经营自己品牌的经销商,企业除了在前期投入必要的扶持和帮助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其后期的培训和管理。除此之外,还应与商家明确追责规则,让商家充分明晰自己所应当承担起的责任和义务,规避不良思想。

其次,消费者也应树立起防范意识。目前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地板品牌不胜枚举,如何在玲琅满目的地板产品中分辨出优劣真伪,则需要消费者自身练就一双“火眼精金”。

总之不论怎样,地板商家想要在市场上真正长久立足,唯有以“信誉”为履,才能走得更远更久。

扩展阅读

地板传统渠道遭遇危机 经销商以服务柔化“猛兽”


地板传统渠道遭遇危机

如卖场越来越密集,而且卖场的玩法一直在变,企业出来的产品到消费者手里的过程始终没变,为了占领重点卖场,部分竞品不惜成本,大力度的投入,要活下来只有跟着玩,但是利润从哪里来,企业可以再让利,时间久了,企业会不会考虑直接切掉经销商转换成配送商,把利润腾出来玩?这也是事态未来会发生的一种现象。

与现实的渠道争夺相比,电子商务带来的变革更为深刻,是对游戏规则的重新书写:渠道碎片化、新的供应链模式、新的厂商关系、买卖关系,乃至突破线上渠道的地域限制。这种“屏幕+手指+快递”的购物方式,辅以超低的价格,大有颠覆江湖的味道。

经销商以服务柔化“猛兽”

当前,多数地板经销商更看重的是对区域的覆盖,强调的是区域性的消费。地板并不像快消品那样容易更换和配送。提供更完善的购买体验、售后服务以及与客户的情感维护,似乎成为地板经销商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经销商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某地板门店处贴着“三米微笑”以及用于整理仪容仪表的衣帽镜。地板业也正在经历着从经销商向服务商转型的过渡。

有业内人士总结认为“高租金影响地板行业持续发展;常被迫搬迁导致经营不稳定;从业人员流动太大造成人力成本高;行业整体规模小而分散等因素当前正在制约着地板行业的发展。”但就整体而言,随着品牌发展的愈来愈成熟,服务将会是更多消费者所追求的。

市场环境不景气,地板经销商更需加足马力,好好看清现实情况,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这样才会走的更长更远,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金销商”。

非品牌地板经营虽有门道 也难免遭遇生存危机


非品牌地板经营自有门道

非品牌既没有高大上的展厅,也很少有稳固而强大的销售团队。相对于品牌而言,他们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无法与之抗衡。但是他们却遍布于全国各地中低端卖场,其销量也占据了瓷砖销售的大半壁江山。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非品牌商家生存自有其自己的门道,各种销售渠道可以全面开花,货车司机可以成为销售主力,熟客转介绍可以长此往来。工程渠道可以成为支柱,装饰渠道可以稳步进取,分销批发可以造就巨无霸。而这些生存的门道又可以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修正,以适合他们的生存发展。当分销难行的时候可以走零售;当工程款难收的时候,可以转批发;当零售难销的时候可以开辟装饰渠道。这种种都得益于他们的船小好调头。

非品牌经营遭遇生存危机

在经营过程中,非品牌地板依靠自己的零售“秘诀”不断成长。但同时,作为非品牌的产品,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第一,面对的消费者数量有限。对于非品牌地板产品来说,由于定位不同,面对的消费者群体也不够广泛,“像我们家的产品主要是中档产品,选购的消费者数量比较少。”经销商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装修的客户,主要考虑价位,要么是高档客户,选品牌地板,要么是平民客户,只要价格低,质量差一不二就行。王先生分析说,客户在他们店里买地板,正常的100平米左右的房子,地板部分需要花费1万元左右,而一些消费者的预算在3000-4000元之间,就只选价格最低的产品。他们的产品夹在中间,特别不好做。

第二,价格和质量很难平衡,好质量的产品因为价格高而难卖。“好的产品价格肯定不会便宜,便宜的产品质量肯定也不会特别好,”经销商冯先生说,虽然做的是非品牌的产品,但价格和质量还是成正比的,因此价格也有高低之分,但很多消费者就会认为非品牌的产品质量都一样,价格当然要买最低的,这让冯晓很苦恼,他不知道该如何跟消费者解释非品牌的产品也是有质量之分的。

第三,和品牌产品相比,知名度不够高。“像一些客户选购我们家的地板,如果再添点费用,就能买到特价的或者花色不太流行的品牌地板。”经销商刘先生说,有部分消费者也愿意多花点钱买品牌地板,听起来高端,用起来也上档次。

第四,非品牌地板的经营位置比不上品牌地板,给消费者的印象不如品牌地板,也会影响产品的销售。经销商王先生说:“我们和品牌地板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差别,品牌地板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商场展厅里面,想买好一点产品的消费者都会去展厅里面逛,像我们这些在露天的一条街上的店面不好做。”

第五,价格不敢提高,服务也就跟不上去。“非品牌地板的经营,按照现在正常的价格卖的话,和品牌地板相比,服务肯定做的不到位,像品牌地板,客户来买地板,只要下了单结了账,退货补货都不用担心。”冯先生说,他经营的非品牌地板一直都很想把服务提升上去,但是服务的成本都要加到一片地板的价格上面,本身地板的知名度就不够大,再提高价格的话,买的人可能就更少了。不能提价,服务方面自然也就跟不上品牌地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在一二线城市甚至是较为富裕的城镇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于品牌地板,对于非品牌地板而言,虽能凭借价格占得一时之利,但终究不是长远发展之道。

家具出口企业遭遇创新难


“在家具行业中,创新力是产品附加值的体现,也是企业利润的增长点,可现在我们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太累。”这是记者从第119届广交会上部分家具出口参展商口中听到的声音。“创新”一词位居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记者走访后发现,侵权、恶性价格竞争等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对此,不少拥有自主品牌的家具出口参展企业呼吁,不要让侵权行为蚕食了企业的创新力,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绊脚石,企业创新需要更多保护。

价格战的受害者

“目前许多生产贴牌家具的出口企业已陷入恶性价格竞争,企业之间比的就是谁的产品价格更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菏泽珠峰木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越峰显得有些愤慨却又无奈。在李越峰看来,家具出口企业的“风向”近几年已发生不小的转变。去年我国家具产品出口总额为535.35亿美元,出口增速放缓。

李越峰认为,家具行业出口增速放缓,既与订单转移至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关,又与企业之间持续不断的价格竞争有关。随着产品价格的整体下降,家具产品出口额也随之下滑。“为了降低产品价格,有些企业甚至不惜减少原材料使用量,降低产品质量。”

作为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李越峰的公司成为价格战的受害者。“我们拥有1200多项国家认证的产品专利,但未感受到自主创新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利润。在外观上仿品与企业自主设计的产品大同小异,采购商更看中价格,自主创新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带着李越峰透露的信息,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境外采购商。来自瑞士的采购商Lenz·Gonser说,相对于产品质量和外观而言,更关注产品价格。来自澳大利亚的采购商Margaret·Joyce也表示:“我在展馆中可看到不少外观类似的产品,更吸引我的是价格。”

企业呼吁更多保护

面临同样问题的不只是菏泽珠峰木艺有限公司,厦门建发通商有限公司也拥有自主品牌。该公司业务经理曾倩认为,创新力是产品附加值的体现,也是企业利润的增长点,自主创新是企业迈向中高端市场的必经之路。

曾倩说:“为了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可在创新道路上我们走得太累,根源在于侵权成本太低。”在拥有自主品牌的家具出口企业看来,侵权行为在家具行业并非个案,侵权正蚕食着企业的创新力。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拉低了行业的整体产值。

曾倩表示,公司每年在维权方面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不少,但产品被侵权的现象并未得到改善。公司维权的进度赶不上产品被侵权的速度,对于部分产品被侵权的现象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曾倩呼吁,在知识产权方面,企业需要更多保护。不要让侵权行为蚕食了企业的创新力,成为企业创新转型升级的绊脚石。

“危机”关头,地板企业及时反应是关键


在这种更加扁平化的压缩虚拟空间里,“好事不出门”的情况终于有所改变,口碑效应会把很多正能量注入品牌;而“坏事传千里”的速度更是几何级增长,自身管理粗放、缺乏危机管理能力的地板企业,很容易因为某一导火索“躺着中枪”,在引爆媒体后陷入品牌危机而难以自拔。

地板行业在国内拥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积淀,但无论地板企业发展多么一帆风顺,在发展道路上或多或少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品牌危机。此时,用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作出回应,才是解决品牌危机的最佳方式。

忌惮或是畏惧心理只会深化危机

在地板市场上,不管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还是售后服务纠纷,都会对企业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面对这些危机,地板企业不能够有忌惮或者是畏惧的心理,不敢直面问题或者直接忽略,都只能让这种危机更加深化。

地板企业要对积极态度做出回应

俗话说“风雨之后现彩虹”,在发展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绊脚石”,地板企业还需以正确的态度,将其视为一种磨练,在危机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并且用积极的态度为广大客户做出回应,这样才能“救己于危难之中”。

面临品牌危机需要第一时间行动

品牌危机是具有意外性和紧迫性的,在信息传播速度异常发展的年代,负面影响的新闻自然会不胫而走。地板企业在面临品牌危机时,是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出谋划策的,而应在第一时间积极承认问题并且表明态度,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事件对品牌的毁灭性。

在当下风波涌起的时下,地板企业做好危机应对是十分必要的,看看最近的明星们,可是一头忙乎着处理危机呢,地板企业也得做好相应的准备,俗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危机处理,企业切勿掉以轻心!

传统惯性“作祟” 地板企业变革遭遇重重阻力


惯性是地板企业变革大敌

所谓惯性就是按老规矩办事,它是企业变革的大敌,为什么对抗变革的惯性会这么大?

首先是因为经验主义在作崇,例如人们以为营销就是销售,就等于降价促销,搞活动和做广告,以前地板企业就是靠这些做法发展起来的。要知道当时是大众化消费时代,活动多就意味着声势大,消费者就会认为,这就是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再加上价格上让利,消费者心就动了,但现在小众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地板企业面对的是价值取向各异的理性消费者,他们比较成熟,企业必须要给他们一个购买的理由,否则就会以为地板企业是在低价销售处理品,因此过去的经验不一定都能适用了。

其次,变革是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分配,总有一批既得利益者,会在改革中失去原有的利益,因此他们反对的声音总是特别大,所以说要打破惯性,进行变革,实际上就是一场革命,它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李东生所说的鹰的重生的故事一样,突破惯性的过程是痛苦的。

定位不明是地板企业通病

当前,营销缺位,定位不明是陶瓷企业的通病。业内人士明确指出没有品牌,就没有营销。但一些地板企业为什么就不能改变呢?因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销售到营销,做品牌从定位开始,是个长期才能见效的过程,它当然不会像模仿别人的产品,再泡制一个新的概念,进行所谓的“包装”,然后通过在市场上造声势,大声么喝来得快,但效果怎么样?只有不断地降价,降价,再降价,这么做对企业的伤害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一些品牌影响,也将会荡然无存。

陶瓷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在小众化时代,需要改变过去针对所有人的习惯做法,地板企业需要去研究部分顾客——目标顾客的心理需求,并满足他们,这就是营销和品牌建设。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地板企业只有不断打破传统这个惯性,进行变革才能生存。如果继续沉缅于过去的惯性思维之中,那么离出局也就不远了。

由橡木看地板市场:企业长远发展需恪守商业信誉


然而,不同的名称,不同的产地,不同的材性,不同的等级,不同的价格,乱花渐欲迷人眼,消费者一时也难辨真伪和是非。笔者在这里不惜为橡木立传,只想站在纯科学的角度,厘清真相,还原事实。

要想探究橡木的全貌,得先搞清楚橡木的来龙去脉,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叫法,首先就是搞清楚橡木到底国际、国内规范的科学名称是什么?因为利益的驱使,少数不法商家存在以次充好、张冠李戴的现象,而普通消费者由于缺乏最基本的木材知识,往往也只能是人云亦云,雾里看花。

植物的分类用门、纲、目、科、属、种来划分,一般情况下最常采用的分类单位为科、属和种,种是植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植物的种名是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执行,采用拉丁文书写,一般简称学名或者拉丁名。木材的命名,一旦确定或者更改,只有国际植物大会有权进行修订。而根据国际通用原则,木材采用“双命名”法,也就是一个树木的学名必须由“属名”加“种加词”来组成,在后面再加上定名人的名字,一般为缩写。

正确使用植物的拉丁名非常重要,美国《雷斯法案》也明确规定,在木材的国际贸易中,必须提供拉丁名及来源,以避免贸易双方的经济纠纷。

橡木,为壳斗科,栎属,因为产地不同分为白栎及红栎,白栎及红栎各约有450种。其中白栎,市场上目前常见的地方名称有Oak(通称)、槲栎木、橡木、白橡、柞木。白栎主要产地为美洲热带地区及亚洲热带地区,俄罗斯远东沿海、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及我国东北地区。目前市场上的白栎主要从俄罗斯进口;其中红栎,市场上目前常见的地方名称有Redoak(通称)、红橡、橡木。红栎主要产地为北美、欧洲、土耳其等地区。目前市场上的红栎主要从美国进口,其中又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所出产的红栎最为著名。

让我们首先梳理一下市场上的白栎,白栎相对红栎而言,是最早进入市场销售的地板用材。从八十年代开始,当时主要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木材。以素板为主,规格大多以自然长、不等宽对外销售。很多家庭选择白栎是因为木质坚硬、稳定、物美价廉。由于白栎的畅销,以及国内林业政策的调整,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木材贸易商开始大量进口俄罗斯的白栎供应市场。市场上一般约定俗成的做法,国产白栎通称柞木居多,而俄罗斯进口白栎通称橡木或白橡木居多,也有极少厂家叫做槲栎木,从前文所述可以看出,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名称都不是规范的命名。

我们再来看看目前风靡市场、广受追捧的红栎,红栎相对白栎而言,进入中国地板市场较晚,追根溯源至少是九十年代后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它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造成的。而作为红栎主要产地的美国,其木材主要是美国国内消化,其次是出口欧洲及亚洲的日本。中国当时进口红栎主要用于高档实木家具,很少使用在地板行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国木材供应商逐渐改变其一贯只依赖家具行业及传统出口贸易国,转而寻求和中国家具及地板企业更全面的合作,意图扩大美国红栎的出口。截止目前,红栎已经成为高端实木地板的主流材种,由于红栎主要出口国是美国,因此市场上一般约定俗成的叫法为美国红橡。

 

搞清楚了橡木的命名和产地,也有必要让消费者了解木材的等级划分规则,因为不同等级的木材是影响最终地板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白栎主要出口国为俄罗斯,红栎主要出口国为美国,而这两个国家的板材等级划分标准差异较大。俄罗斯一般采用欧洲板材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分为五个等级:A、AB、B、BC、C级。美国一般采用NHLA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分为三个等级:FAS(又细分为FAS、FAS单面、特选级)、普一级(Onecom.)、普二级(Twocom.)。俄罗斯和美国标准最大的区别是,美国等级划分标准中将边心材、树瘤、矿物线等缺陷视为允许并不影响木材等级,而在俄罗斯标准中这些天然缺陷则会影响木材等级,比如边心材。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白栎,一般以AB级、B级为主,也有少量厂家用BC级木材加工仿古地板,A级木材因为价格原因一般不会用于地板,而是制作高级家具为主;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红栎,一般以FAS等级为主,也有少量厂家用普一级木材加工仿古地板。

白栎和红栎,一字之差,消费者不能简单的认为白栎就是白色的,而红栎就是红色的,前文所述主要是产地差异。白栎由于大量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白栎进口渠道并不完全规范,很多木材未经合法认证,属于走私或者未知来源的木材。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联合俄罗斯联邦政府近年已经开始加大力度整治木材走私行为。红栎目前主要从美国进口,美国严苛而完善的法律体系,决定了红栎的进口渠道比较规范,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红栎绝大部分经过合法认证,当然这也导致了美国红栎的价格整体上高于白栎。在这里我们希望告诉消费者,木材虽是可再生资源,但是再生周期较长,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共同守护地球大家园,请尽量购买经过合法认证的木材,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在购买地板或家具的同时,也间接的支持了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和行动,众所周知的宜家早就公开宣布它所售卖的木制产品全部为经过合法认证的木材。

最后我们想汇总一下目前市场上橡木地板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规范现象,旨在让消费者拿起“放大镜”,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上当受骗。当然我们也想借此机会呼吁广大的地板制造商和销售商,行业发展到今天,来之不易,大家应该合力而为,良性竞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研发、完善服务、引导消费的层面上来,而不是试图偷梁换柱、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混淆黑白,欺骗消费者。

一、模糊产地:地板产品在终端销售过程中,应标明该品牌的生产地,少部分厂家采用贴牌生产,品质控制是否稳定和达标,消费者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同时也享有法律授予的知情权;同时建议标明该木种的原产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白栎原产地主要是俄罗斯,红栎主要是美国;

二、模糊等级:地板产品在终端销售过程中,应标明成品等级,国家标准规定实木地板等级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若是仿古实木地板等级则规定为合格品。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实木地板等级为一等品和合格品,很少有优等品。如果你购买的品牌标示为优等品,你应该让销售商出示权威检测机关出具的检测报告;

三、模糊规格:地板产品在终端销售过程中,应标明成品规格,一般以长*宽*厚标示,以毫米为计量单位。大部分品牌均会标示产品规格,也有极少部分品牌会故意模糊宽度,统一以“宽板”或“超宽板”代替;若是厚度未达到18毫米或者22毫米(北美材大多为22毫米),就略去厚度标示;而同等级木材,宽度越宽价格越贵,厚度达标的木材肯定价格高于未达标的木材;

四、模糊名称:白栎和红栎,是规范的木材学名,而市场上往往大多以橡木统一称呼。消费者在购买橡木地板时,应该让销售商在规范的凭证上明确你所购买的到底是白栎还是红栎。用槲栎木、橡木、白橡、柞木等等代替白栎,均属于不规范的行为;用红橡、橡木等等代替红栎,也属于不规范的行为;美国进口红栎,厂商应该为消费者出示报关单、原产地证、装箱单、合同、检测报告等验证资料,一个都不能少;而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实木地板过程中,还应注意销售商出具的销售凭证,应该明确木材学名、规格、等级、产地等完整的信息,一个都不能少!

白栎和红栎,作为优质的硬木地板用材,一直以美丽的纹理、稳定的材性、百搭的家居风格,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我们真诚的希望所有地板从业者恪守商业信誉,努力研发更好的产品、提供更优的服务,让我们一起为中国消费者营造更加美好的家居环境,这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应对信任危机 地板企业需亮剑“绝招”


缓解信任危机地板企业需有良好信誉和口碑

消费者和地板企业之间的信任危机是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高大上、有名气的传统地板企业,还是新兴崛起的互联网地板企业,概莫如是。

近年来,“互联网+”红遍各行各业,地板行业也不例外。众多互联网地板企业选择以超低的价格,在市场上激烈拼杀以求站稳脚跟。专业人士表示“现在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地板企业和只关注自身利益经销商导致部分消费者对地板企业失去了信任。”

对于纵横地板市场多年、规模较大的老牌地板企业来说,口碑是博取消费者信任的一大法宝;但对于规模较小或是初入地板市场的小企业来说,如何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则成了能否立足的一大关键。这就要求地板企业牢牢守住自己的底线,不欺骗消费者,慢慢的开始建立信任之墙。

创新营销模式地板企业需以改革面世

现在很多地板企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地板领域,开始向整木方向发展,通过自己旗下木地板、木门、楼梯、木饰面等一系列家居木制产品为消费者和客户提供一整套家装实木制品的整体风格解决方案。

精装定制已成家装行业新趋势,很多地板企业期望通过与家装公司和房地产公司的合作得到更大的收获。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地板企业电商化,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都成了不可忽略的趋势。

地板企业通过对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地板产品,营销渠道,在这一系列活动之后,能够获得有益效果。创新能使地板企业区别于其他同质化的企业,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避免风险。

在成为行业标杆的路上,信任危机就像一枚临时炸弹,随时会引爆企业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信誉。对目标成为行业标杆的地板企业来说,坚守底线是根本,保持良好口碑是准则,在创新改革的道路上,亮出企业“绝招”已成必然趋势。

安全隐患引发危机 地板企业需得到重视


地板企业安全隐患事件需从源头解决

不少商家为了蝇头小利,不惜牺牲消费者的健康引进劣质原料,生产不合国家规格的产品。长此以往,不但造成消费者身体受损,各种装修病随之而来,还会使地板企业本身遭受严重的打击,使消费者对企业失去信心。地板企业必须要选择高品质原料,才能生产出安全健康的产品,才能使企业远离安全隐患。同时也能够加速产品的销售,获得消费者的好评。

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也是导致安全隐患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工艺的滞后让地板产品制作上略显粗糙,在使用便捷度上亦大大失色。而往往这些粗糙之处很可能会变成安全隐患的毒瘤,给消费者带来伤害。地板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生产水平,提高生产质量,才能将“伤害”减到最低。正如脱口秀而言与其着华服美衣,想办法抢头条,不如脚踏实地去磨砺自己,造就有实力的自己。

地板企业需要从三方面来规避火灾事件发生

很多时候,当一个问题发生时,人们总会想到如果能回到过去修正该多好。然而事实已经发生,后悔亦无助问题解决。许多行业事故的发生,都源于忽视安全细节所致,事后的悔过,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地板企业应该加强防患意识,不要等事故发生了再来反思,亡羊补牢为时晚矣。首先地板企业要加大对生产环境整理的力度,以防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再来要提高产品质量,抓好地板生产安全培训;其次,在工厂等极易引起火灾的地方加以重视,张贴相关标语并有专门的人进行监督检查。

有关地板行业安全隐患这一话题,企业目前还未引起广泛重视。对真处于逆境之中的地板企业来说,唯有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地板企业才能在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找到市场发展商机。

地板企业需看清家装蕴藏的危机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家装行业也开始逐渐附带上了互联网的信号。在互联网趋势以及家装一体化的共同推动下,“互联网家装”这一概念逐渐衍生出来,但是对于这一领域,很多人认为其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那么互联网家装是否是家居建材企业逆势之下的一个“春天”呢?

从整个行业形势来看,家装市场的成长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再加上家装行业还是属于民生行业,市场需求始终是有保障的,所以即便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背景下,依然有资本愿意进入这个领域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家装适合作为很多领域的接口也是它的卖点之一,比如智能家居等等。目前,家装行业目前的门槛比较低,每年都会有不计其数的公司成立或者退出。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一样,第一种是业内人士创业,创始人可能是家装行业的职业经理人、设计师甚至工长,这些人往往在家装行业从事时间比较久,对家装行业了解的比较深入。

第二种是业外人士进入这个行业创业。近几年跨行业到家装创业的企业也很多,有些是家装行业的近亲行业,比如工装企业、建材企业、家具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是看到了家装行业回款快、风险低,又或者出于打造自己上游产业的考虑而进入家装行业的。但这类企业却存在很高的市场风险,这类企业之所以存在较高的风险,是因为企业家本身就缺乏对行业的了解,所以在构建公司上层建筑的时候把自己之前的经验用在家装企业中往往就会水土不服。

遭遇经营困境 地板企业不能“一跑了之”


一旦企业银行账户被冻结,会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一些本来尚有一定偿还能力的企业,在此情况下也就再无机会了。其实,在“老板跑路”成为热词的今天,企业“资不抵债”面临倒闭时,老板无需跑路,以下三种方案任何一种都比“跑路”要强,地板企业也可适当参考。

方案一:转移

由于受到宏观大环境不景气的严重影响,地板业经营者需要随时关注产品的市场状态,并紧密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物力、生产能力、供应能力、销售能力,做好形势分析研判,一旦发现行业整体利润无法提升,而且长期销量下滑,自身又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方法时,不妨趁着经营状况尚好,寻找规模较大的企业前来收购,在员工、供应商和消费者毫无感知的情况下迅速变现资产,实现全身而退。收购行为一般都发生在企业经营良好的时候,被收购企业普遍都能够卖到较好的价位。因此,这是地板企业在衰退期经营乏力时最好的选择。

方案二:清算

地板企业在错过收购时机后,要尽早选择清算策略。清算策略一般在地板企业确实看不到任何发展希望,而且在全部资产变现后,不仅能够偿还债务,还有剩余。虽然清算对地板企业董事会经营能力形象影响不大好,但由于其无损于合作伙伴和员工,一般不会产生过多的不良连锁反应,而且还能够为经营者以后东山再起奠定重合同守信用的形象。因此,清算也不失为濒临倒闭的地板企业撤离市场的重要方法。

方案三:放弃

如果地板企业在各种自我解救办法都失灵后,面临资不抵债的局面时,唯一的一条道路就是选择放弃。但在实施放弃策略时,仍然得为以后的发展留下退路,不应该选择一跑了之。如果确实无法全面及时地偿还债务,地板企业主不妨主动通过司法途径选择破产,由司法机关介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不善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尽量给员工、供应商、渠道商、消费者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