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行业三大黑幕 消费者选购时需“火眼金睛”

2021-04-23

目前,随着地板行业的发展逐渐成熟,但是地板市场并未十分完善,行业问题仍旧存在,比如:地板市场价格水分大、地板质量问题多、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出现,如今的地板企业又该怎样面对当下的发展困境。

地板行业黑幕多消费者需加强品牌宣传

地板行业黑幕多,三大焦点问题引人关注。地板行业三大焦点问题分别是地板市场价格水分大、地板质量问题多、售后服务不到位,消费者应该怎样来应对地板市场三大焦点问题?

建材市场各品牌的地板店地板产品虽然标价高,却全部都在被“低价甩卖”,有的产品价格低至5折甚至以下的优惠低价出售。当小编走进一家地板专卖店询问地板产品特价促销的原因,店员却又含糊其辞,无法说明,由此可见这其中的价格水分。建议消费者货比三家,不要轻信商家的低价优惠宣传。

近年来,关于地板市场的消费者投诉量占装修行业内投诉量榜首,如表面或接缝不平整,地板色差大、有裂纹、花色不均匀等问题最为常见。笔者随机走访三家地板专卖店,发现所有摆放的样品地板几乎均无瑕疵,但在店外架子上陈列的样品地板却有质量问题。

消费者需注意产品质量查看相关报告

因此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地板过程中,千万不要被样品与装修间的效果所迷惑,对于产品质量有所担心,可以向商家索取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以防不良商家以次充好。在收到货时一定要仔细检查色差、产品质量、有无破损与碎裂等等,谨防不法商家由此获利。

之前曾有消费者在网上反映自己购买了一批不知名品牌的地板,结果两个月就出现吸水鼓起等质量问题,不仅投诉无门,而且产品也无处保修换货。

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地板时,一定要看清购买合同和厂家承诺的售后服务内容进行确认,并且最好直接和解决售后问题的厂家部门联系,问题都清楚之后再进行购买产品,并且购买时尽量选择一些大品牌,否则购买产品后当时所承诺的售后服务难实现,或者有一些不法商家还会拖延解决问题的时间,对消费者造成损失。

扩展阅读

地板行业“洋品牌”乱象亟待整治 消费者选购需谨慎


地板市场上山寨洋货盛行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于地板产品的品牌和档次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在大部分消费者眼里,“洋品牌”或许更受青睐。洋品牌的地板等家居产品往往更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由于家居市场鱼龙混杂,洋品牌产品随处可见,所以,笔者也要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切勿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洋品牌。

如今的家居卖场,地板也盛产各种“山寨洋货”。消费者在逛家居建材卖场的时候,往往发现杂乱的品牌让人看不懂,有些品牌故意模仿大牌,名字非常相似,只是个别字母之差,有些店面打出世界品牌的旗号,但是出售的产品却风牛马不相及,让消费者难辨真假。

“洋品牌”地板或存在诸多问题

 

“品牌”、“证书”都是现在家居卖场促销你手段一种表达方式,并且在当今卖场上,标注着巴西檀香、南美洲榆木、奥地利白橡、法国玫瑰橡、俄罗斯橡木、越南红檀等手段十分常见。其实,这都是消费者误以为国外的东西就比国内的好,所以经销商都标榜地板是“进口”的,再把售价提上一个档次,反倒销量见长。

 

业内人士提醒,很多号称进口的地板基本都是国产的。如果商家不承认只是国外进口木料而在国内进行加工,那么消费者要求查看当年批次的入关报告,商家自然拿不出来。另外,消费者还不要盲目相信一些尚未听过的质量免检证书,因为这类证书并未相关权威机构认证,其真实可靠的程度也无法权衡。消费者想明辨真伪,可以在国家相关认证机构的官网上进行查询。

地板行业缺乏理性、中国消费者对地板缺乏了解,是导致地板行业“洋品牌”盛行,行业迟迟不得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当下的地板市场上,消费者面对花样繁多的地板品牌,还需提升辨别能力,防止掉入“洋品牌”的陷阱中。

地板行业“得消费者心理者得天下 ”


现代社会,地板成为一种为空间增添美感的事物。按照以往的观念,购买地板完全是一种奢侈。在入不敷出,青黄不接的年代,人们只要有片瓦遮顶就能觉得满足。但是时代一直在变迁,传统意义上的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之时,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苛刻,追求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因此,地板的产生可谓应时代之需而生。首先从物质上来说的话,地板具有照明、取暖等多重功能,让人们体验光明的同时也能体验温暖。另外从精神上来说的话,目前的地板花样百出,各种精致、美妙更是不言而喻,让人们在抬头望天之时还能享受视觉盛宴。

但是,尽管地板应时代之需出现,但是也不乏竞争带来的压力。如何才能在众多的地板企业重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冠军呢?唯有抓住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心理。

那么,目前的消费者具有哪些消费心理呢?

首先必须是具有个性的东西。当今时代,越是大众化的东西越为大众所鄙视和唾弃。在曾经的中国人眼里,只有外国人才讲究个性,而奉行儒家中庸之道的我们则认为没有个性是最大的个性。当然这样的想法还或多或少残留在我们的心中,但是开放和自由之风愈刮愈盛的现代,个性这样东西越来越为我们所需要,甚至有时我们需要以此来凸显自己,让自己找到一种价值感与归属感。

另外,还有一种情感心理。世界无奇不有,有女子要与猫咪结婚,也有男子要娶眼镜蛇为妻。这些事件无不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心理和情感,就会走向什么样的人生。从中给地板企业的讯息是,如果能在情感上打动消费者,那么要想让地板带来销售风暴也并不是不可能的。目前各行各业都开始发动情感攻势来推进营销,像德芙巧克力、口香糖等,以亲情、爱情等攻占了人们的心。地板行业也开始大打亲情之战,给消费者以家的感觉,以亲情打动消费者,走入消费者的内心。

其三,追求实用性心理。虽然现在是个性的时代,但是实用还是大部分消费者最注重的要点。地板的功能性目前也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地板从取暖功能、除菌功能延伸到了阳台的集成晾晒机功能,这些功能越来越受到健康和养生的人们的青睐。

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在商场,也是同理,唯有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才能掌握市场,成为赢家。

地板市场乱象丛生 消费者选购需认准相关标准


地板行业在国内历经近三十年的历史积淀,如今整个行业进入了发展上的瓶颈期。由于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之风盛行,这也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绊脚石,地板企业在这一行业背景下,也面临着较为尴尬的发展境况,而消费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地板市场,想要挑选到一款货真价实的地板产品也尤为困难。

假冒伪劣之风盛行,阻碍地板行业发展

由于地板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因此近年来行业内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市场上各种大小品牌林立,不少小品牌通过“傍名牌”的方式来误导消费者。一些地板品牌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抄袭大品牌的产品设计方案,这些都导致了地板市场上乱象丛生,地板市场上产品也存在诸多问题。

在目前的市场上,部分地板品牌取个洋名字就宣称自己是国际品牌,漫天要价。另外一种表现就是空壳变身型,花少许钱在国外注册一个空壳公司,换身成国际品牌,实际上所有生产销售都在国内完成。最后是偷换概念型,声称产品是原装进口,其实只是其中某个微不足道的部件从国外进口,其生产线、生产标准、主要原材料、所有加工程序其实全部在国内完成。

消费者选购需认准相关地板产品权威报告

国内大部分知名地板品牌已广泛使用符合欧洲E1级环保标准的板材,鉴于普通消费者对产品组材环保性能的认识有限,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地板时可首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产品(也叫“十环认证”)。这一认证对申请企业资质有严格要求,需证明其在所属行业中位列前30强才有资格正式申请认证,获得此标志更代表企业的实力和地位。

目前,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地板时,第一考虑要素便是环保,因为一套地板是否环保直接影响着未来生活的健康指数。目前标榜“环保”的地板产品琳琅满目,真假优劣参差不齐,因此,消费者要在购买时一定注意甄别假环保,避免往家中搬回一个“毒气桶”。

随着地板行业的不断发展,一系列的行业弊病也不断凸显。尽管假冒伪劣地板产品层出,给消费者选购造成了困扰,但只要认准相关产品报告,消费者还是有“据”可循的。当然,地板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地板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打造,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地板行业走向康庄大道!

消费者选购木地板 必看的三个因素


不管是何种木地板,消费者在选购时,有三个因素是必看的:木地板环保性能,木地板价格,木地板花色。

餐厅木地板

木地板的环保性能

有数据显示,43%左右的木地板消费者在购买木地板的时候,将木地板产品的环保性因素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这是由于木地板作为装修材料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每个消费者希望构筑一个健康、环保的家居环境,因此,作为木地板消费者而言,关注木地板的环保性能成为购买木地板产品的必选科目。

对木地板价格的敏感度

当木地板的环保性能满足了顾客的需求之后,消费者开始关注木地板的价格,有资料显示35%左右的消费者将价格视为第二个购买要素。

木地板花色

消费者对于木地板花色的偏好是建立在价格敏感度的基础上,消费者的购买力决定了消费者对于花色选择。对于购买力比较强的消费者,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木地板的花色,然后花色决定了他们的购买行为;而对于价格敏感度较高的顾客,他们会在价格承受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色。

地板企业需挖掘消费者痛点


何为痛点营销?

痛点是指消费者在体验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原本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心理落差或不满。痛点营销是在互联网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大背景下被提出的,传统营销注重于宣传营销人员站在自身角度发现的产品优势,痛点营销更倾向于站在消费者的需求基础上,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痛点营销是针对消费者的痛点而采取的营销手段,可以是消费者原本就有的痛点,也可以是企业自己制造出来的痛点。

如何实现痛点营销?

首先,寻找消费者痛点。其一,地板企业要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充分的了解;其二,地板企业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或者服务有充分的了解;其三,地板企业要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充分的解读。如此便可以知道消费者的消费痛点在哪里,亦可以知道自身产品或服务以及竞争对手产品或服务能否抓得住消费者痛点。

其次,根据寻找到的消费者痛点以及自身、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信息进行差异化定位。也就是说,找到自身企业能够满足消费者痛点而竞争对手提供不了的产品、服务,再找到自身企业没有但竞争对手有的能够满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或服务。

最后,就是针对之前做的差异化定位进行痛点营销。其一,地板企业要加大力度生产只有自己企业能够满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提供独有的服务;其二,研究只有竞争对手可以提供的满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服务并予以研究改进,成为自身企业的全新产品服务;其三,地板企业也可以另辟蹊径制造消费者的痛点再用自身的产品服务满足消费者!

一招击中用户的痛点,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远胜于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精准把握用户痛点并完美解决,是每个地板企业应该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能为消费者带来福利,才能受到消费者的拥戴。

强化地板选购时出现误导消费者的现象 应该如何避免?


强化木地板有越来越厚的趋势,一些木地板商家在12毫米木地板外观和功能的宣传上,存在着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所以导致消费者在选购时容易陷入误区,该怎么选强化地板,还是看看小编的建议!

餐厅木地板图片

强化木地板选购误区一

木地板越厚越好

在1995年前后,强化木地板刚面市时,厚度仅为6毫米。在随后的几年里,8毫米强化木地板一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近年来,强化木地板厚度不断增加,如今12毫米强化木地板变成主流,市场上又出现了13毫米、15毫米厚的强化木地板。这一行业趋势让许多消费者产生了错觉:买强化木地板时特别注重厚度,认为强化木地板越厚就越有分量,就说明更结实、更经久耐用,质量自然也会更好。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厚板与薄板一样,表面一旦磨坏就不能用了。因此强化木地板面层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强化木地板的使用寿命,而不是强化木地板的厚度。影响强化木地板品质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厚度,消费者在选购强化木地板时,关键要看强化木地板厂家的用材和工艺水平如何。

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宁可购买品牌木地板的8毫米强化木地板,也不要购买杂牌的12毫米强化木地板,看上去厚,但因为成本、工艺及生产技术的巨大差别,杂牌厚强化木地板的使用寿命可能还不如大品牌的薄板长。

强化木地板选购误区二

木地板槽越浅越好

12毫米强化木地板与8毫米强化木地板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就是12毫米强化木地板多了槽口,更具有实木地板的铺装效果。但市场上,一些商家介绍地板槽时称“越浅越好”。理由是地板槽浅不容易藏污纳垢,方便打理。而且,地板槽浅,踩在地板上的脚感要明显优于深槽口的地板。

木地板槽的深浅是生产工艺问题,直接关系到板与板之间的衔接,只要地板扣得牢固,强化木地板槽的深浅都不是大问题。现在强化木地板槽分为V型槽和U型槽,各有优劣,不能一棍子打死。

卧室木地板图片

强化木地板选购误区三

“浮雕”地板更耐磨

目前,多数强化木地板品牌都推出了有凹凸纹理的“浮雕”地板,追求地板更原始、古朴的效果,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最近,记者在走访木地板市场时,发现一些商家在介绍“浮雕”强化木地板时,都将其与耐磨程度扯上关系,有的商家称,“浮雕”强化木地板表面做过特殊处理,比一般强化木地板耐磨;或说成“凹凸纹理增加耐磨性能”等。

对于市场上热销的“大浮雕”、“小浮雕”、“浮雕专家”及“浮雕面”等强化木地板,这些多数是中看不中用的。因为耐磨度是强化木地板最重要的使用指标,在其表面进行各种雕花,势必会大大降低强化木地板的耐磨度,减少加工精度,而且容易藏污纳垢,令使用质量大打折扣。消费者购买时,不要单纯追求表面效果,忽略商品的使用寿命及维护的麻烦。

强化木地板选购误区四

木地板越硬越好

个别商家在销售时做了一个硬度对比试验,如用自家强化木地板与其他牌子的强化木地板进行对敲,以显示其强化木地板很硬;或者用8毫米强化木地板与12毫米强化木地板进行硬度比较,证明12毫米强化木地板在硬度上优于8毫米强化木地板。

强化木地板的基材密度越大,力学性能、抗冲击性能越高,因而其侧面就更抗敲击,但并不是密度越大越好。在同样条件下,基材密度高,吸水厚度膨胀率越大,尺寸稳定性就差,遇水遇潮容易变形。同时,强化木地板硬度大,韧性就差,脚感不舒适。

地板行业市场秩序需规范 消费者助力效果更佳


部门监管将有效促进地板市场秩序

据该市消协秘书长庄卫兵介绍,目前,成都市场拥有众多家具商场和卖场,仅家装公司就有近百个。此次评议,将采取暗访、明查和规范评议三种方式进行,组织义务监督员、消费者代表等,就家具家装行业中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通过投诉咨询热线和消费者问卷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地板行业发展渐趋缓慢,除了市场格局环境的变化,与行业诚信危机、造假猖獗、消费者信心丧失也分不开关系。而造成地板市场内假冒伪劣横行的关键原因,是“天高皇帝远”的监控环境和侥幸心理在作祟。此次成都市评议活动的开展,对于规范市场环境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消费者选购心理助长劣质产品的出现

从古至今,商业诚信始终是人类社会一道复杂的考题,昧着良心赚钱的个人和企业从来不缺。问题在于企业是否以身作则,维护着市场的良好运行和公平竞争;是否对虚假行为“零容忍”,做好与失信现象长期对抗的准备。如果许多企业都无法做到,那这个行业就会留给人们负面消极的形象,在发展前途上困难重重。

其实,我们应当看到质量问题并非地板行业“专利”,造假售假也不止地板行业一家。由于地板在外观上普通消费者无从分辨真假,且施工周期长,甲醛、铅、苯超标等关乎生活质量和人体健康的产品问题,通常要在实际施工时才有所察觉。如果安装工人为节省成本使用廉价的劣质地板,变相给不良厂商“为虎作伥”,那可能要等业主入住甚至更长时间后才会发现问题。

因此,在如今的地板市场上,消费者的选购心理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部分地板企业“钻空子”的方向。在监管力度不够以及行业市场环境依旧不太规范的行业背景下,消费者选购地板产品也需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唯有从源头上打压劣质产品,地板行业的市场秩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规范。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