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营销受青睐 地板企业拓宽渠道需谨慎

2021-02-01

地板企业需对微商营销保持警惕

从微商诞生之日开始,外界人士就对微营销褒贬不一。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为事物总存在正反两面。再加上微营销开始以来,产品质量等问题层出不穷,然而这并不是阻挡地板企业进行微营销的理由。当地板企业开始试水微商时,便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和热议,支持声、反对声此起彼伏。

但不可否认的是,微店营销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另外一种销售渠道,增加了地板产品的销售额。这是所有地板企业喜闻乐见的。但是这种“销售靠亲情,宣传靠刷屏”的商业模式也饱受诟病,地板企业若参与其中很可能会被拉低企业形象,产品的高端性也将遭受质疑。任何事物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有利就会有弊。随着微商的快速发展,朋友圈市场逐渐饱和,不少企业微店都纷纷退出,朋友圈内的商家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面对这一情况,地板企业不得不意识到微商本身所存着的不完美,也让企业产生警惕心。

地板企业对微商渠道需有充足的认识

有些人认为,微店对销售的拉动不会特别明显。微店模式如果发展得好,对地板领域的营销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但要颠覆以往的线上、线下模式,还为时过早。确实,微商不会带来增量需求,只是利用互联网便捷的社交关系,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吸引客户的触角,但并不能够带来新的消费需求。总的来说,微店只是对现有门店和线上渠道的一种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人情消费不具可持续性。而地板企业如果真的试图采用微商模式,那么也就需要格外注意去规避以下这样的问题:通过友情去做销售,往往会把朋友关系商品化,时间长了会引起朋友的厌恶,其效果肯定是热闹一段时间后逐渐消沉。此外,在微商推广过程中,地板企业难免会给予特别优厚的价格政策,这样一来,容易搞乱企业价格体系,而且产品的售后问题也难以处理。

因此,对于新事物,地板企业还需保持较为谨慎的发展心态,对于微信的销售渠道拓宽,企业也需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唯有运筹帷幄,地板企业才能决胜千里。

编辑推荐

新广告法颁布后多家企业受罚 家居行业营销需谨慎


现状:新《广告法》应运而生家居品牌宣传需谨慎

多年来,不规范的广告行为令消费者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销售误导、炒作、暗中加价、捆绑搭售、发布虚假广告、“饥饿营销”等等乱象丛生。有些企业为了充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用各种自我吹嘘的方式夸大自家的品牌,给自己贴上诸如:“全球首创、行业第一、全网销量冠军、领袖品牌”等等极限词进行自我宣传,误导消费者。为治理广告宣传乱象,严苛的新广告法随之而出,与“最”、“一”、“级别”有关的极限词已经被归到违禁词的行列,对于使用了极限语的企业,一经发现,将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而一旦遇到顾客投诉极限用语,并维权成功,赔付金额将由商家全部承担。当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替融合,家居品牌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变得越来越不容易。

案例:多家居企业受到处罚惯性营销思维需摒弃

南昌市家装委员会秘书长吴武平表示,他们已经在南昌家装行业进行了多次宣贯,让大家对新《广告法》有更多认知,“已经有很多家居企业因此而被罚款了,过去的惯性营销思维一定要摒弃,对赚辛苦钱的家居行业来说,一旦被罚是很惋惜的,所以各企业各品牌的负责人,一定要重视起来,自查自纠,及时进行修正和更改,才能以免被罚。”确实,乱象丛生的家居广告市场已经到了必须正本清源的时候,品牌内涵的回归才是正途,随着消费者的越来越理性,虚假广告将会成为“过街老鼠”,一定会被市场所抛弃。市场调控监管应当制定一个长效的政策,更日常化,这样更有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

建议:以事实说话或成为家居行业应对法则

对于家居企业自身而言,要坚持以事实说话,突出自身的亮点,合理有度的选择渠道投放产品广告。唯有如此,才能应对愈渐严苛的广告法,才能在广告市场日趋规范的时候反而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1、质量严格把关,拒绝虚假宣传

近些年来,国家在市场上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和抽样调查的力度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各类家居建材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才能赢得客户们的广泛赞誉。在选购之前,他们也许会受到广告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一旦选定之后,品质就是最根本的评判标准。

2、提升品牌魅力,塑造品牌形象

有一些企业,他们一直以来依靠的都是品牌的魅力去征服消费者,像雅美居装饰、圣象地板等,他们经营的重心在品牌培育上,而不是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以博取消费者的眼球,所以慕名而来的客户非常多,这就是品牌的魅力。所以说,如何更好地塑造品牌形象,才是目前各位老板们需要思考的重点。

3、加强企业创新,形成口碑相传

口碑相传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如病毒式营销一样,影响力巨大。一个产品拥有良好的口碑,将会产生巨大的外溢价值。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唯有创新,才能擦亮企业的品牌;唯有创新,企业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脉搏而屡创佳绩。

想要在家居行业数以万计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企业不费一番心思是不行的。诚然,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也确实曾让很多企业尝到甜头,但当类似的噱头一旦多起来,就会增加消费者的不信任感,品牌美誉度、客户好感度都会随之下降。所以,家居企业像原来那样肆无忌惮夸大其词的广告营销一定是不可能了,唯有打造品牌特色,以事实说话。在品质、品牌、口碑上着手,加强竞争力。

电商市场受消费者青睐 地板企业挖掘利润点需洞悉时局


电商模式在地板市场上存在发展空间

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电商的飞速发展,在新兴销售渠道崛起的背景下,我国地板行业也涉足其中并获得不错的成绩。而这一成绩的获得除了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使然以外,电商价格也起着不小的作用。中国高达近八成的民众仍处于低收入阶层,他们自然对于地板的价格极其敏感。在这一阶段,出现新的低价渠道,自然会蜂拥而至。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地板电商发展得蓬蓬勃勃,即使电商问题不断,销售额仍然急剧增长了。

传统地板销售渠道成本高,价格相对较贵,愿意去卖场买地板的人自然会减少。传统渠道在与新兴的电商渠道的竞争中,一直承受着成本压力。如何降低传统渠道的销售成本,是地板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成本上无法与新兴渠道竞争,则未来传统渠道的销售难以乐观。尤其是在电商对其种种问题有了较好的解决方案后,传统渠道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地板企业挖掘空间还需认清局势

面对这种局势,地板企业又该从哪些方面来挖掘市场呢?一方面,高端地板还有十倍增长空间。从美国与日本的发展经验看,中国如果能顺利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跃升入富裕国家行列,其最富裕阶层的比例应占到总人口数的10%左右。而目前中国的这个比例仅有1%。也就是说还有十倍的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中端地板还有两倍至三倍增长空间。最近几年,由于劳动人口的减少,企业不得不增加员工的工资性支出,而随着劳动人口的进一步减少,这一工资增长的趋势不会减缓,只会加速。上面的中、美、日三国国民收入对比显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中国中产阶层的比例还不够高,至少还有两倍的增长空间,如果各种措施到位,社会发展良性,就还有三倍的增长空间。

在这种形势下,地板企业长远发展也必须要在结合时代趋势的情况下进行,未来的市场发展必然是多元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地板企业顺应局势谋求利润空间也将成为主流,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需对市场做出深度分析,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微信营销效果甚微 地板企业需理性思考


问题:内容和互动上与粉丝“失联”

地板企业做微信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地板行业不少企业对微信营销的期望较高,但对于微信营销却大多还停留在探索阶段,真正运用出理想效果的地板品牌比较少见,行业属性是限制企业开展微信营销的决定性因素。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地板企业在进行微信营销中存在两大问题。

首先,“地板行业在运营微信中不少是以做广告为主,但是,由于行业属性的制约,地板属于传统产品,微信内容一旦与产品结合就显得广告意味很强烈,容易变成硬广。其次,企业的吸粉量本质上与微信传递的内容相关。消费者往往在需要购买地板的时候会比较关注地板企业微信,购买后很可能会取消关注,当粉丝与内容失去关联性后,如果继续大量推送产品或企业新闻,反而可能会造成信息过量,进而导致消费者的阅读疲劳,使得关注者由粉转路人转黑。

地板企业运营微信的主要问题在于,内容和互动上不同程度地与粉丝“失联”。内容上,千篇一律的产品信息,促销信息,以及企业资讯等已经让读者“望而却步”。互动方面,地板企业微信公众平台上设置的互动栏目,多数沦为“摆设”。地板企业对微信营销抱有的期望无外乎希望能起到促销作用,从而为经销商服务,为终端服务。微信中“粉丝经济”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然而对于地板行业而言,粉丝要从线上关注转为线下交易并不容易。

突围:保持关联性与互动性是关键

想要把微信做到象一些快消品牌的影响力,需要详细的规划,还有人员和经费的投入,目前行业企业很少愿意去这么做。在微信营销中,或许部分地板企业已经逐渐忘记或者忽略了微信本身具有的即时性、便捷性、互动性、亲和力等特点,而微信吸引企业和用户的地方都在于其“得天独厚”,因此,充分发挥微信独特的优势值得深思。

要知道,一味地将企业的意志“强加”给读者,将企业所希望传递给读者的内容推送出去,而没有时时考虑读者是否需要,是难以保持长期的良好营销效果的。换而言之,增加微信内容的原创性、趣味性和关联性,创造并保持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是微信营销成功的制胜法门。

目前,业内对微信营销陷入的困境大体意见相同,无外乎吸粉难,点击率和转发率低,取消关注时有发生,难以转化为线下交易。记者认为,地板企业不妨重新思考自身运营微信公众平台的初衷是什么,定位是什么,是企业内部的沟通平台,带动销售的交易平台,联系消费者的互动平台还是品牌宣传的推广平台,或许能豁然开朗。实则,追求微信营销的“粉丝经济”不仅局限于将产品卖出去,如果注重的是这一方面便要考虑到“一次性消费”和“退订”都是必然的,无须纠结困惑或者试图“挽留”。

勿让营销成骚扰 地板企业需充分挖掘微信营销优势


微信营销广受地板企业青睐

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时代下各种传递讯息的产品也开始逐渐走进市场,其中微信作为时下较为热门的社交软件,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对于不少地板企业来说,利用微信促销不仅仅是打破同质化促销的有效方式,而且还能更大程度打开消费市场。但作为新时代下的新型促销方式,地板企业还需找准方向。纵观当下地板市场,企业在微信促销这一领域的发展还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地板企业还需对微促销做充分的了解。

目前,在地板市场上,传统商业促销手段单一,消费者参与热情不高,地板企业组织活动成本太高,人力成本太多,客户信息难以收集,而微促销系统结合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用大家最愿意参与的科技产品成果做活动,提高客户的参与热情,并能快速的收集客户基本信息,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让商家的活动现场新潮又不失效果。

地板企业微信营销需找准方式

微促销系统特有的微商城功能无疑给企业客户,带来了千千万万个虚拟的实体店面,并且时时刻刻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而企业无需任何成本,就把数以万计的店面开到了消费者的手机里,第一时间占领消费者的碎片时间,第一时间推送给消费者最新的消费信息,第一时间引诱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加速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进行,为企业带来丰富的利润。

微促销传统商业促销手段单一,消费者参与热情不高,地板企业组织活动成本太高,人力成本太多,客户信息难以收集,而微促销系统结合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用大家最愿意参与的科技产品成果做活动,提高客户的参与热情,并能快速的收集客户基本信息,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让商家的活动现场新潮又不失效果。

因此,从地板企业角度出发,想要充分发挥好微信营销的优势,地板企业还需做好效应的铺垫工作,唯有充分认识到这种营销方式的利弊所在,企业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其优势。

建材选购:选购地板需谨慎被商家掉包


编者按:消费者因缺乏专业知识,购买家装建材时常被经营者牵着鼻子走,致使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为此,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大家,购买实木地板需注意三大问题。

1、曲解行业标准忽悠消费者

案例:李女士日前购买的实木地板铺装后出现大面积变形,经营者以变形程度未超过相关行业标准为由,不同意更换。经江西省消协多次现场勘察最终确定:经营者铺装地板时违反铺装要求是主要原因,应该退货。但经营者态度强硬,消协支持消费者起诉后,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最终判决经营者退还货款、抽检样品价款、鉴定费及赔偿原告房屋闲置费、误工费、差旅费损失共计43839元。

消协提醒:《消法》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消费者遇到类似问题时,应详细查阅了解相关产品标准,不要轻信商家口头上的行业标准。因为商家常常会曲解标准含义,消费者很容易被忽悠。

从木材稳定性来说,地板尺寸越小,抗变形越好;实木地板含水率是直接关系地板变形的重要因素,地板的含水率应在7%至当地平均含水率(江西省的平均含水率为15.6%)之间。

2、偷梁换柱糊弄消费者

案例:日前,消费者罗某购买实木地板,经销商送货上门。然而,打开包装后发现,产品与订购的有很大差别,罗某与经销商协商退货未果,投诉到消费者协会。经消协和工商部门多次调解,经销商最终退给消费者21000元购货款。

消协提醒:《消法》规定,经营者以实物样品表明商品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

消费者订购地板后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提货,要防止经营者无货,用不同规格、等级、色号的地板来搪塞。送上门后,一定要当场逐箱验货,要注意地板包装上的色号标签。还应要求在发票上注明等级、色号、面积等。

3、轻微色差无法避免

案例:日前,消费者郭女士购买实木地板时,经销商因当时仓库里存货数量不够,调来了几包地板补充,但铺装时却发现两批地板存在明显的色差。尽管后来经过两次调换,但与原来的地板之间仍存在明显的色差。

消协提醒:实木地板作为天然产品,轻微的色差是无法避免且不影响美观的,但色差很大的话就存在问题了。目前国家对实木地板色差还没有标准,但实木地板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等级越高,色差相对来说越小。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实木油漆地板严格意义上讲,很少有本色的,一般厂家从减小色差角度考虑往往会略作修色处理。对于油漆地板的漆膜附着能力,消费者可用裁纸刀通过划多个1mm×1mm的方格来判定,如划格内漆膜剥落严重则不合格。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