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恶性竞争导致利润压缩 地板企业成本压力大

2021-05-02

目前,地板行业的原料价格开始持续攀升,但是激烈的竞争市场又难以抵挡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很显然,地板行业已经告别了以往的暴利时代,正在逐步跨入微利时代。

恶性竞争导致利润压缩

地板企业行业门槛低,家庭作坊式生产、季节性生产等都可以开展,在行业政策上,政府没有多加控制,你能办什么就办什么企业,微型企业可以不登记,也可以不收税费,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办理相关手续。这虽然降低了中小型地板企业的发展阻力,但也为市场留下了日后规划整合的隐患。

地板行业由“暴利”向“微利”过渡行业门槛低、投资要求不高,家庭作坊式企业遍地开花,各地生产线掘地而起。市场的过度膨胀引发了品牌间的无序竞争。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企业间互相压价,薄利多销成了唯一手段。业内人士表示,恶性竞争致使企业的销售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地板企业和经销商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

据市场调查显示,近年来,原材料不断涨价,工人工资涨幅超过CPI,外来企业的压迫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让丧失了成本优势的中小型地板企业叫苦不迭。地板行业看似暴利的背后,渠道等多种的因素让商家最终能赚取的利润仅剩5%至10%左右。

新品上市也竞争严重企业成本压力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地板厂家每年都要推出新品,终端展厅也相应地进行装修改造。一个店面小改要十几万元,大改要几十万元,每上一批新货,几个店面的装修费加起来就要上百万元。另外,店面租金按每年10%涨幅递增,员工的工资这两年也是直线上涨,一个店面每月正常运营开支要十万元以上。如果销售情况不佳,店面亏损是常有的事情。

业内人士表示,新品上市半年后,竞争优势就渐渐消退,这个时候就得促销让利,可以打到5.5折左右,把销量冲上去,“地板产品标价打3折可以保证不亏,多出来的就是利润。”

扩展阅读

恶性竞争循环往复 地板企业跨界亦难治根本


现阶段,在地板行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谁都曾经经历过价格战的竞争洗礼,而价格战也成为了地板行业发展的一个时代的印证符号,尤其在当今产能严重过剩的当下,价格战更加加剧了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部分地板企业为了寻求更加长远的发展而进行跨界发展以期能够找到未来发展的出口。

恶性竞争循环往复 地板寻求发展新突破

地板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发展都是朝一个方向,一条路走的人多了,再宽也会拥堵的。这不仅仅是产品的同质化,还是运营理念、公司制度的同质化。我国地板行业就长期在同步走的方式下发展,一旦前行的路被堵住,那各个地板企业都只得停留在原地。

当然,如果地板企业能够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也不是不可以,但关键的问题是,企业间更多的是竞争关系,路被阻就好比困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为了自保只能看谁拥有的资源更多。所以,地板企业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然而,若地板企业之间的发展模式并不尽相同,企业间各有各的市场与消费群体,即便遇到发展困境,企业所面临的境况也不会如此困窘,而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也不会一直循环往复,不仅阻碍了对手的发展还使得自身的发展速度减慢。

地板企业跨界亦难以治及“根本”

部分地板企业为求突破纷纷投向跨界发展,即使是地板企业跨界运营,其本质依然是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新方式。其实,我国地板市场的开发并不多,而市场的前行必然会通过细分来完善。

我国地板企业在产品的研发上有很大的空缺,制造技术也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只要能够潜心进行产品的研发、改善技术必能冲破当前的禁锢,与其冒更大的风险跨界发展,不如将原有的过剩产能使用到新的地板领域,发展的困境自然迎刃而解。

因此,地板行业跨界不仅在市场转换上需要培养,营销需要转型,还要新开一个有针对性的管理团队,更重要的是需要号准即将跨入行业市场运作的“命脉”,这样才有机会将“陷阱”转为“机遇”成功开辟一片新的领域。

地板行业的产能过剩致使价格战、品牌战、渠道战轮番上演,如今的跨界也无非是地板企业解决产能过剩的又一新发,但其效果恐怕又是治标不治本。

人造板地板行业:市场萎缩产能增加引发恶性竞争


“目前,对于人造板地板这样的关乎百姓健康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构建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一些企业的法律和质量意识淡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行业的正常发展已经产生了影响。我们要通过在林产木制品产业开展‘绿色风暴’活动,树立一批人造板、地板的标杆企业与品牌,曝光、打击极少数伪劣人造板、地板的生产企业,为营造人造板、地板行业良好市场环境做出贡献。”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英暖在“木制品质量监督万里行——直击人造板、地板市场现状”大型公益调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谈到。

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遇瓶颈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形势下,特别是人造板行业受综合因素的影响,正在面临新的生存危机。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吴盛富介绍,今年我国人造板产能持续增加,市场销量不增反减,产能过剩风险显现,引发了市场恶性竞争,打价格战,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企业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差,并造成市场紊乱。另一方面,受原辅材料、运输、能源价格波动,物流、劳动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人造板企业效益普遍下滑,招工、融资困难增加。同时,我国人造板企业大而不强,存在企业技术储备不够,产品品牌效应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等瓶颈。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对此表示,在这种形势下,开展“木制品质量监督万里行”活动,一是说明我们对人造板、木地板产业升级是有信心的;二是可以向社会传递包括人造板、地板在内的中国木制品产业是讲诚信、讲社会责任的产业,业内的主流企业是负责任的企业,其产品是安全放心的;三是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摸清人造板、地板的市场现状、质量存在问题及表现形式、将一些不良企业、产品曝光,最大可能的减少伪劣假冒人造板、地板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害。

胡英暖透露,木制品质量监督万里行活动,将采用公开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人造板、地板的批发市场、生产企业进行调查、采访。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由媒体组成的调查团,先行对人造板批发市场和生产企业进行暗访,召开新闻发布会为第一阶段。启动第二轮调查活动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为“调查报告”撰写与发布阶段。这份由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撰写中国木制品质量监督万里行(人造板、木地板)调查报告将在第二届世界人造板大会上发布同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三个阶段中,媒体都将进行持续性的跟进报道。

我国人造板质量仍存问题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受关注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莫新元表示,目前人造板行业还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产品质量仍存问题,已经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健康安全,也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问题。

中国工商报社要闻部主任黄鹏在发布会上通报,人造板市场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部分人造板产品存在甲醛释放量超标、产品检测报告张冠李戴、贴牌销售以次充好、行业发展不平衡、消费误区需要引导、市场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部门合力共治,社会舆论监督,推动市场扶优除劣。

对此,调查团建议完善以信用公示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新机制,强化随机抽查,加大人造板市场抽检力度,避免送检产品与销售产品不一致,促进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尽快规范现行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标准,严格统一检测依据和评判尺度,避免板材单位指标合格、室内总量超标现象,影响消费者身心健康。建立人造板产品全流程溯源制度,加强产品追溯、召回管理体系建设。扶持名优企业,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走品牌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消费教育与引导,倡导消费者理性选择、科学消费、绿色宜居,同时,与下游产品监管部门联动监督,推动板材市场优胜劣汰。建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加强木质林产品质量管理,开展信得过企业认定和采信等工作,全面推进中国林产工业的质量信用体系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

石峰也表示,活动与调查报告将作为重要依据,纳入到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信用和信得过企业认定和推荐工作、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等重点工作中;活动与调查报告将形成红黑名单榜,对品质信得过企业列为红榜、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列入黑名单。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刚刚出台《加强木质林产品质量管理,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争做信得过企业》通知,在全行业中开展信得过企业认定和推荐工作。石峰为此呼吁此项工作,社会宣传力度更大一点,政府出面做的工作更多一点,企业再自觉一点。

社会共治成人造板质量提升关键

“木材制品质量万里行监督活动十分有意义。这样的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促进木材加工业企业的正常发展,也有利于保护我们消费者的权益,有利于促进整个木材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木材工业在国内能不能做大做强,也关系到我国的木材工业能不能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它应有的贡献。”全国木材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副司长孙建在新闻发布会讲话中强调指出。

孙建还指出,提高木制品质量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主题责任,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另外要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引导企业健康发展。政府部门之间要形成监管合力,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探索更有效的监管模式。同时发挥社会监管全民监督的作用,协会和媒体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的氛围,对造假企业形成压力。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张德志也表示,企业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如果这个第一责任人不自觉,不规范、不自律,社会和消费者就得采取措施用他律的方式规范他。木制品质量监督万里行活动,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帮助木制品行业提高质量,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