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门”事件频发 地板业何去何从?

2021-05-02

在当下市场,随着地板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励,地板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其环保问题已经成为诸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从以往诸多的地板产品质量被曝不合格的新闻来看,消费者开始对产品的质量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地板企业屡陷“质量门”消费者投诉现象频出

地板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为节省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一些不良厂家采用假冒伪劣的板材,在质量上根本无法保证。加之近两年人力成本、原材料上涨,地板行业整体压力增大,有部分厂家无力维持基本运营,在质量的把关上不如以前严格,导致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出现。另外,某些品牌地板企业虽然在产品质量上无问题,但在售后安装和维修上却打了折扣,使消费者投诉现象频出。

保障地板产品质量与服务是关键

产品和服务是地板企业必须抓好的两个方面,是企业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每个步骤都不能出错,这就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加工到安装的整个产品链,要将质量控制在标准内,就得从源头上抓起,力求好的原材料,更换新的加工设备,淘汰旧的生产线,切实按照标准生产和加工。并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培养一致的正确的价值观,将产品质量观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

地板行业内的重产品轻服务现象已不是一天两天,目前很少有企业能做到百分百的售后服务零投诉,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服务已成为消费者考核企业态度的重要标尺。当然,也能看到某些品牌企业做出的努力,例如某品牌主办的安装培训等等,这都是很好的尝试和改变。建设品牌服务中心,打造专业安装维修队伍既能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又为解决行业硬伤做出了贡献。

投诉问题企业还需加强应急应对措施

面对消费者的投诉,有些企业在出现了质量问题或者安装维修问题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出来解决,而是选择逃避,但这样的举措并没能阻止事态的恶化,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后被曝光于大众视野之下,企业的不作为态度使企业声誉大损。其实,出现问题不要怕,怕的是知错不改。公众能接受改正错误的企业,但不能接受逃避问题的企业。企业除了要及时解决问题外,还应对危机处理加强公关建设,及时维护企业品牌名誉。

扩展阅读

地板业产能过剩 三千企业何去何从?


目前,地板行业在转型升级当中遇到了部分产能过剩的情况,在近三千家地板企业的沉沉浮浮当中,总有企业会经历淘汰,比如说在整个地板市场产能过剩严重的当下,不少地板企业也濒现库存压力的危险当中,但是从总体来看,中国地板行业前景依旧还是乐观的。

地板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的双重影响下,当前我国一些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尤其是在一些规模经济行业,高产能、高库存、高成本、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问题非常突出。在地板行业这种产能过剩的情况也比较严重。

在总的单量,目前没有那么快的进展下,肯定要在增量市场上想办法。对环保的诉求提高之后,这部分市场也是非常广阔的。整个地板市场首先是量的增长,而后是质的增长,最后带动整个行业利润的增长。这就是中国地板行业从大变强的路径之一。

产能终将释放行业前景可以乐观

在近三千家地板企业当中,‘三无’企业很多。政府正在规范和打击‘三无’企业,如坚决取缔安全无保证、税收无保证和环保无保证的企业。未来环保政策的实施将缓解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形。

近20年来,中国地板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地板行业已经被提到国家重要产业层面,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我国地板行业已形成了庞大的从业群体。与西方地板市场零售、专卖模式不同,中国地板行业销售模式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地板城、家居卖场以品牌自营销售、经销为主,形成了新的销售模式。流通领域为经销商贷款、提货拓宽了渠道,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和人力进入地板行业,极大地促进了地板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地板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优胜劣汰的趋势下,好品牌能够占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日子会更好过一些。而随着不少企业选择上市,这些企业有望获得更充足的资金,得到更好的发展。

地板家居行业频曝收购事件 孰优孰劣?


地板企业收购一方面为资源整合,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联合提高生产技术,继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但事实上,无论是强强联手还是强者收购弱者,其间的隐患企业也同样不可小觑,毕竟联手后经营模式的融合也是一大难题。

其实,收购存在的风险每个企业都心知肚明,但为何还是有地板企业愿意为之冒险?事实上,地板企业收购,一方面是在地板市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地板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另一方面也是借着地板市场持续低迷的时候先声夺人,储存有利资源。

据了解,某地板品牌在收购其他企业后,原有的团队保留,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扬长避短,无疑为自身赢得了更多竞争的有利条件。

地板企业被收购后,一开始可能如虎添翼,但两个企业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很有可能在经营模式、管理体系等方面出现冲突,这些不协调的因素在短时间内对于企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因此,在众多收购案中,被购地板企业的命运也不尽相同。

不论是地板行业业内收购还是跨行收购,在整合资源的目标下,还有拓宽销路谋发展的趋势。但不可否认,收购与被收购的企业在经营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势必会影响彼此的融合,处理得好当然是如虎添翼,若处理不好陷入发展瓶颈甚至以失败告终都有可能。

因此,收购的孰优孰劣难以一概而论,是企业借此一飞冲天,还是沉疴难返,最终还是得靠地板企业自身。收购和被收购都需谨慎。不仅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更要有助力发展的潜质。只有两者达到最佳的融合,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目的。

红木出口禁令频发 地板企业市场的出路何在


红木资源缺乏成红木地板发展巨大阻碍

众所周知,红木资源比较稀有,但是红木地板以红木资源作为原材料,如果市场需求量大厂家却没有原材料去实施生产,这就很难树立红木地板的品牌,所以市场中能够切实做到采用高端红木生产的地板商家是很少的。红木资源除了稀缺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价格昂贵,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大规模生产高端材料的红木地板是不可取的。

由此可知,红木资源的稀缺和高价,使得生产红木地板的企业必须拥有庞大的资金投入生产,一般规模的小企业是不能够承受这样的资金投入的,但是具有规模的生产企业通常已经有自己的品牌标识,生产规模又比较大,很少由企业愿意冒着如此风险。所以能够并且愿意生产高端红木地板的企业还是零星可数的,红木地板市场进入和发展难度都太大。

创新地板外观及功能融合经典和现代因素

近几年,地板市场变化很大,经济发展在变,行情在变,消费意识在变。原来靠材料不断升幅赚取最大利润化的模式已经过去了,整体形势都在发生变化,经济处于下行状态,那么,对于生产红木地板的企业来说,今后该如何生存和发展,适应这种新常态经济,便成为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以生产红木地板为主的地板企业可以尝试把经典传统风格和现代智能家居生活融合在一起,从款式外观到附加功能方面都作出改变。在保证传统不变的精神上,传承经典设计的同时又和现代化生活理念相契合,这样才能让红木地板走出困局,真正的走入千家万户之中。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同样,用在红木地板应对红木资源稀缺的现象上也非常具有指导性意义。地板企业在研发红木地板产品上应主动打破原有的传统风格,积极与现在的智能家居相融合,在地板外观做细微调整后,全新的红木地板将迎合现代年轻人创新的消费观念。

地板市场“意外”频发 企业需强化市场应变能力


地板市场“意外”频发

过去几年,面对这个快速变幻的时代浪潮冲击和挑战,不只是地板厂商显得更加的焦虑和迷茫,整个社会中的各类人群都普遍显得焦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产阶级焦虑症":过去是穷有穷的烦恼、富有富的担忧,曾经那些"不富也不穷"的中产阶级如今却是最焦虑的人群。这种变化,过去是不曾预料到的。

今年以来,让一些地板厂商没有想到的是,原材料的持续上涨逼着企业不得冒着风险逆势提价,却让很多地板厂商"因祸得福":原材料持续上涨,再加上去年库存的清理和消化,大量原本已垂死挣扎的经销商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重新复活,积极打款囤货,只为应对未来持续的涨价冲击。由此让一些地板厂商今年创造一个又一个回款出货新纪录。

企业需强化市场应变能力

意外总是不经意出现,而且并不以任何地板厂商的意志为转移和变化。同样,意外很多时候不只坏消息,或者好消息,总是福祸相伴,最终如何变祸为福化险为夷,关键就是取决于地板厂商的应变能力和解决方案的思路。因此,地板厂商必须要在变化的时代找到不变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拿什么应对市场和消费需求;同时要面对不变的商业规律和经营本质,找到快速变化的应对能力,迎合不断升级的市场和用户升级。

接下来摆在地板厂商发展过程中的意外道,仍然不会太少。其中在海外市场上,汇率波动与原材料持续涨价所引发的"福祸相伴",带来地板厂商在海外市场的运营形势愈发严峻和激烈。既有美国市场操作的更多商业机会和动力,还要面临欧美等国的市场风险;既要解决汇率波动可以引发的市场利润损失,还要面原材料价格是否一直上涨还是会随时回调下跌可能。

2017年,地板厂商除了关注增长和下跌之外,还将面临着市场“意外”的考验。对地板厂商来说,永远却不能只想着靠意外和运气来发展,必须要将意外变成可控,具备应对各种意外风险的能力,才能赢得长远发展。

地板市场兼并现象频发 企业理性布局战略是发展前提


地板市场上企业兼并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行业优胜劣汰的加剧,地板企业的发展再次陷入市场竞争大战。由于资本运作不断加速,地板行业兼并整合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地板企业来说,进入一个新的或不熟悉的细分领域,自己从头做起需要漫长的时间成本,但如果资金实力足够,很多厂家企业都愿意选择兼并的模式进入这一细分领域,目的就是快速参与这一细分领域的蛋糕分割。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地板企业几乎都在思考未来的发展出路。在产品方面,是走“扩张”路线还是“精耕”路线成为当下地板企业亟需要解决的课题。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在做选择之前给自身做个“体检”是关键。

地板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战略调整

从终端市场看,大家居产品整合的企业更有竞争力,因此一些品类相对单一的地板企业在工厂现有产能的情况下,想要拓展终端产品线。业内人士指出,这类企业要么像喜临门、宜华木业与华日家居这样相互代工合作,这是一种资金付出低、风险相对小的整合模式;要么就是资金实力很雄厚,可以直接收购兼并其他的工厂企业来补齐自己的短板。

无论是走精耕之路还是走扩张之路,对于地板企业而言,恰当的兼并重组能够助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反之,在市场竞争环境尤为复杂的当下,兼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尽管行业优胜劣汰之下,兼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企业在涉足之前也需保持理性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地板企业应该时刻为自己做“体检”,认真审视企业的发展情况,积极做出战略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因此,对于地板企业而言,有针对性地对自身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固然是好的,但在此之前,也还需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方向。唯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经营思路存差异 地板企与经销商矛盾频发


市场地位不同厂商经营思路各存差异

厂商在日常合作中的经营思路因所处的市场地位不同各存差异。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厂家更重视市场份额的扩充,在终端打造品牌,意在品牌长远发展;而经销商重视短期利润,先求生存。当销售增长受到限制的时候,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想法也截然不同。厂家往往认为是经销商的能力和实力限制了销售的增长,倾向于以替换和增加经销商来获得增长;但经销商却认为是所经营的产品竞争力不足所导致,需要再引入新的品牌和厂家来获得增长。

“相对来说,生产厂家重在打造品牌影响力,以求长远发展。但区域市场的经销商大多将追求短期利润为主要目标。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经销商都在考虑如何活下去。”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市场、渠道不断分化的状态下,原有的市场份额如何保持,如何持续盈利,已成为经销商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者相辅相成厂商价值一体化成必然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升级,品牌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单个厂家或经销商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地板从半成品到成品的过程中,包括产品质量、空间设计、物流运输、后期铺装、保养等环节,都需要厂商共同提供,如出现产品送货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等情况,消费者并不认为仅仅是经销商的问题,而是会降低对该品牌的评价与认可。

“现在行业内,注重对终端经销商的培养,这也是实现厂商一体化的战略之一。没有强大的经销商就没有强大的品牌,没有强大的品牌更没有强大的经销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业内人士认为,厂商价值一体化成必然,如何解决厂商矛盾,是实现厂商价值一体化的根本。

地板品牌与经销商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必须想办法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实现厂商价值一体化,才能齐头并进,共同繁荣。

红木家具开裂问题频发 责任究竟在谁?


据记者了解,支持红木家具开裂不是质量问题的一方表示,导致红木家具开裂的原因很多,比如木质特性使然,或者消费者保养使用不当使然。当然,也有质量问题导致的开裂。只要是真正的木头所制作的家具,出现轻微的开裂是很正常的现象,红木家具也是如此。正因木材会开裂的本质,所以在加工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干燥处理,这是避免红木家具开裂的重要步骤。即使在正常干燥处理的情况下,如果保养不当,也有可能导致开裂。例如,红木家具长时间靠近暖气烘烤,或在烈日下暴晒等,都很容易导致红木家具爆裂,变形,从而影响木制家具的使用寿命。

反对方则表示,家具开裂不是质量问题的论断存在误导消费者之意。同时,这种说法有为偷工减料的伪劣产品提供舞台、摇旗助威之嫌。虽然任何家具产品都有瑕疵,但要看程度。红木属于死细胞树,会细微开裂,但不会炸裂,裂穿。产品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成本投入的多少,如果对木材不进行科学的烘干处理及严格的工艺流程而粗制滥造,在北方开裂是必然的!即便是质量高的品牌家具,如果极个别产品出现很有限的开裂变型,也应该以良好的售后服务进行维修或更换来解决。

家具开裂后到底该如何处理呢?专家建议,红木家具只要经过正规严格的干燥处理,一般不会有很明显的开裂。如果开裂缝隙比较大的话,消费者最好联系经销商派专业的红木家具维修师傅过去维修。切勿盲目擅自进行维修,以免使红木家具受损无法修复。

排除产品本身质量问题,要想让红木家具常保新颜、长效使用,平时的清洁、保养工作必不可少。清洁时,可用微潮抹布,这样既能起到补水的效果,又不会使家具受潮。而不是用干抹布擦拭家具,这种做法很容易使抹布中的灰尘颗粒划伤家具的漆面。同时,在清洁家具表面时,不要使用酒精等化学试剂,这样会损害家具的漆面。

此外,在购买家具时,应向厂商询问所购买的红木家具是否需要上油或打蜡。当家具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建议每个月做一次保养工作。如果需采用打蜡保养,则最好选购浓度高的固态蜡,在保养家具的同时,它还可以填平家具上的小缺陷。此外,喷雾蜡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提醒的是,两者不可以一起使用,因为这样会使家具表面不再光亮。

霉地板事件引发争执 地板企业产品质量亟需正视


发霉地板再追踪:专家认为发展商责任有限

在记者的追踪采访过程中,一位6栋业主表示:“不仅已经入住的地板发霉,很多还没入住的也发霉了。日常生活中,木地板容易沾水,如果这点潮湿都承受不住,显然是地板质量有问题。”因此,业主提出自行更换瓷砖,并要求万科赔偿业主损失。但万科回应,合同上是木地板,出现发霉地板可以按原来标准更换。如果更换后又出现同样的问题怎么办?供应商回应:“有问题,我们积极解决。这款木地板并非只有万科在用,还有其他企业也在用。”

当业主提出要求全部拆除地板时,该负责人表示,只能拆长霉的地板,拆到哪块不长霉就不拆了。就此事,记者昨日采访了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孙坚律师。他认为,关键在于确定地板是否有问题,以及是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孙坚表示,如果货物和材质与合同约定一致,作为发展商来说责任是有限的;如果材质本身没有问题,那就应该是保管、使用的问题,则对相应单位提供追查。孙坚认为,此事关键点在于木材本身材料是否有问题,如果材料没问题,施工过程中会不会出现问题。对买受方,地板有问题,可向发展商提出赔偿,并对相应单位提供追查。入伙时地板问题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就算是隐蔽的也可以追责;如果地板材质没有问题,就要看后面使用或者保管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

地板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尤为关键

对于地板行业而言,产品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尽管近年来,伴随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地板产品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质量要求,但是除去服务等附加因素以外,产品质量依旧是一个“重头戏”。不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分清主次而忽略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这其实是不明智的选择。

地板产品的质量是消费者有目共睹的,优质的产品能够马上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获得市场,也能为地板企业留下好的口碑,推动地板行业良性发展。地板企业在研发、生产新产品时,需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产品的质量水平。在进行质量定位时,地板企业还需对地板质量的边际效益进行考察,确保在提高产品质量时所花的费用能收到相应的收益价值。

在当下的地板市场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使得地板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乏有些企业受到利益的驱使,而放松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尽管这样在短期内扩大了效益,但是长久而言其实是“玩火**”。在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层层检验下,唯有高质的地板产品,才能在地板市场上经久不衰。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