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企业转型之路:改变,亦或是沉沦

2021-05-04

自“十二五规划”设定之初,国家政府即确定了抑制包括钢铁、水泥、煤化工等在内的产能过剩行业的政策。虽然地板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还不足以和列入国家规划的六大行业相比,但“十二五”对于产能过剩问题的指出,也不得不引起地板人士的思考和重视。

固守,煎熬之中渐沉沦

对于地板行业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弊端,没有任何一方能够比企业更有体会。近年来,国内地板市场持续低迷,再加上许多外贸企业遭遇外贸壁垒而不得不转向内销,致使国内地板产品内存严重过剩,不少地板企业货仓“堆积如山”。

地板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把产品化作资金来维持企业的运营,但饱和的市场却难以消化如此多的产品,这其中的矛盾直接导致地板终端销售竞争的激烈化。

在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地板企业为刺激消费,不得不开始走上频繁促销的道路。但促销本来就是以企业的优惠折扣为主,这就直接造成了地板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对于大多数地板企业来说,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中若是不求改变,一味固守,那最终只能在产能过剩的泥沼中逐渐沉沦,在行业之中默无声息的消亡。

改变,进取之中寻突破

当量销再不能成为地板企业的未来,那么留给企业来选择的,唯有改变、突破,去追寻不同的发展之路。

如何去改变?是许多陷入产能过剩泥沼,却又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中小地板企业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其实改变并不是多么复杂,甚至往往只在“一字”之间——由量销,转型为质销。

这里所提出的“质销”概念,并不是简单的指产品的品质,它有着相当广泛的涵盖范围,其中包括企业的服务、产品的文化、销售的价值等多方面。地板企业要真正做到质销,就必须摒弃原本的陈旧思维,从经营理念上做出改变,做出革新。

对于中小地板企业来说,改变的第一步,既是从品牌的建设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建设,并不是简单的进行宣传推广即可,而是要从服务、从产品、从文化、从设计等多方面齐下功夫,要让消费者真正了解这一品牌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消费者对于该品牌产品附加值的认可。

当地板企业成功树立品牌附加值,也就代表着企业完成了由“量销”到“质销”的初步转变。但同时,不同的品牌,其附加值也常有着天壤之别,对于地板企业来说,品牌建设,企业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相对漫长,需要狠下功夫的过程。

扩展阅读

地板企业转型升级之路不能只是挂在嘴上


然而,无论从哪方面进行改动,地板企业都可能会引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果。关于转型升级,一方面是木门企业为了适应竞争环境而做出积极的应对举措,而另一方面,对一个发展模式已经形成固定模式的企业来说,这也是一场“大手术”。“手术”成功,意味着这个企业能够朝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一旦“手术”失败,企业也将陷入更艰难的发展境地。因此,地板行业如果想要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改革,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而此时,微创新,或许更适合进退维谷的地板企业发展。

创新,并不是新鲜词汇,而微创新,或许不然。在当下的地板行业中,微创新提出的次数并不多,大部分地板企业似乎并未意识到微创新的力量。微创新与创新的实质区别在于企业革新的力度,微创新仅仅是一种局部上的改变,并非地板企业内部大规模的整改,它实质上是一种“懒人式”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能让消费者感觉到地板产品之间的差异,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全地板企业原有的发展模式不被过多的破坏。

诚然,在目前的地板市场上,不进行革新的地板企业是很难长久发展下去的。但是变化无常的市场环境也使得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时候微创新就更具存在的价值。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目前地板市场上企业间的发展情况都不相同,具体的发展模式也“因人而异”。例如在地板产品的设计外观上融入最新的时尚元素、在产品材质上加入些许香料,使得收纳的衣物带有淡淡的芳香、在产品格调上采纳消费者意见等等,从各方面将微创新时刻融入发展理念,不仅是企业跟进市场的必然选择,也将是其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点。

我过的地板市场目前到了发展的“尴尬期”,止步不前甚至有后退的迹象,主要也跟目前地板行业供大于求有关,所以地板企业急需一条转型升级之路,企业不能再像无头苍蝇似的。

变革传统思维模式 地板企业转型之路如何规划?


地板企业转型需打破常规思维

纵观当下地板市场,跨界合作、转型变革等口号愈喊愈烈,一方面这表现出了当下地板市场上尤为严峻的形势,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地板企业积极探索出路的心态。对于地板企业而言,在相对不景气的市场上,地板企业还需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受上游房地产行业影响,地板行业近几年来一直不温不火。尤其是在传统的地板、建材领域,更不断传出工厂倒闭的消息,为寒冷的市场更添一抹严峻的色彩,似乎老生常谈的“转型”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板企业武装上了互联网思维,兼顾传统渠道的利益的同时,开拓了建材采购交易平台等线上渠道,来实现线上线下两不误的共同发展。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整个地板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不仅传统的地板建材企业在努力转型,房地产企业、互联网企业也纷纷盯上四万亿的市场份额。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今非昔比,非传统思维可以适应。因此,传统企业要转型,从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到思维的转变,信息化都是核心关键。

地板企业需严于自律保证自身产品质量

从地板产品的角度来看,单一的品类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有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从单品类拓展到多品类,继而形成地板平台。地板不仅有利于分担单品类市场增速减缓带来的风险,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更重要的是,地板也已成为传统地板、建材企业发展的主流转型模式。

近年来地板行业市场进入相对缓慢的阶段。市场发展速度停滞,企业和经销商纷纷感慨生存压力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板经销商更加应该严于自律,保证产品质量和品质。确保自己销售的产品时正品,这样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毕竟好的产品才能立足于市场,也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

目前的地板市场上风险和机遇并存,地板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根据时代趋势做出调整,尽管转型已经成为市场上的趋势,但在转型大势下,地板企业也需要理性,唯有有针对性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分析,并突破常规思维方式,保证本质工作开展,才能在转型道路上脱颖而出。

地板企业踏入转型之路 以品质和创新取胜


好产品方能立足市场

近年来地板行业市场进入相对缓慢的阶段。市场发展速度停滞,企业和经销商纷纷感慨生存压力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板经销商更加应该严于自律,保证产品质量和品质。确保自己销售的产品没有质量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毕竟好产品才能立足于市场,也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

转变思维走信息化路线

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今非昔比,非传统思维可以适应。因此,地板企业要转型,从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到思维的转变,信息化都是核心关键。地板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打造数控系统,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需求。在劳动成本、材料成本日益提升的当下,信息化是中国制造的必经之路。同时,地板企业通过大数据了解市场需求,利用信息化打通生产与店面,实现设计链、供应链的同步,更快、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才能创造出新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模式,牢牢抓住市场需求。

从单品类拓展到多品类

现如今,有实力的地板领军企业,都在做产品延伸,这是因为单一的品类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从单品类拓展到多品类不仅有利于分担单品类市场增速减缓带来的风险,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更重要的是,产品延伸已成为传统家居建材企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在竞争压力不断激增的地板市场上,企业唯有将变革上升到战略层面,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变革方向,才能在转型大势之下迎来新发展。

地板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不同企业需具备其特殊性


现阶段,地板行业的发展逐渐步入成熟的阶段,在未来的发展中,诸多地板企业也开始进行转型升级以求更加长远的发展。每一个企业都不一样,地板市场中以中小企业居多,综合地来看这些地板企业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企业转型需重“质”

地板产品是居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地板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开发更多的更具创新、符合时代需求的地板产品,且这些地板产品能够代表企业的形象,有利于后期的宣传推广,打响知名度,培养忠实客户,积攒更多的人气。

地板企业转型升级需先衡量自身规模实力,尤其是对中小型地板企业来说,应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格局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再进行产业格局的改变,避免盲从带来的得不偿失。

大型地板企业横向发展

地板产品不像快消品,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都是日后长期使用的,所以在质量的要求上就比其他产品要来得高。地板企业在转型发展期间,必须以产品质量为依托,进行生产工艺与技术上的革新。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拥有好的质量才能占据市场份额,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一些大型的地板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会选择横向发展的模式,不仅仅涉足地板领域,还会拓展其他家居建材产品的发展渠道,例如木门、橱柜、家电等等,多元化的结构发展能丰富企业的产业链,形成强而有力的市场竞争力,还能为企业的发展开拓打通各种渠道,得到更多的利益。

中小型企业纵向发展

中小型地板企业一般选择纵向发展,因为自身实力与规模的关系,并没有足够的雄厚实力去发展更多元化的产业,而是需要更进一步钻研地板产品,更深层次地发展地板市场,越做越精,越做越强,专注这个领域,才能为日后的发展谋得契机,奠定成功的基石.

转型之路犹如“跑马拉松” 衣柜企业如何对待


跳出原来圈子,学习新的思维

“传统”之所以为传统,是因为它是大多数人用的一种逻辑,并且有一个成功的模式可以直接复制。这种“传统”,让企业确保所得利益,甚至获得利益的最大值,以至于很多企业老板不愿意跳出原来的圈子,围在同一个圈子里转圈,换了个套路继续打。就像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过去的成功已经成为传统企业心头的一把枷锁,单凭内省不足以撼动转型的决心。只有到了火烧眉毛的节点,他才有可能意识到这是一场可以吞噬生命的灾难。

毫无疑问,跳出原来的圈子,学习新的思维模式,是传统家具企业实现转型的第一步。而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正是传统企业打开新世界之门的一把钥匙。在中国,像苏宁、海尔、万达等奔赴在转型第一线的传统企业,它们转型的方向大多向互联网靠拢。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互联网思维并不是要把互联网那套模式完全照搬到传统企业的运营和操作上,现实中就有企业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搬硬造,跟风模仿,因此栽倒在转型的第一步上,甚至让“互联网+”这个词都变了味。正确认识互联网是企业能否在互联网环境下成功实现转型的重要因素。学习互联网思维,不只是在网上开店,更多是迎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把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和技术去重新打造传统企业的新商业模式。说到底还是要跳出原来的圈子,改变单一的思维模式,才有进行下一步转型的可能性。

概念要捋清,转型而不是转行

有些老板听说要转型,表现得很积极,去上课,去参加讲座,回来后信心满满地表示要打破原有的模式,重新建立从0到1的商业模式。但其实传统行业的转型跟互联网行业不一样,传统企业转型是基于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从10到100的转变过程,如果向从0到1迈进,那就变成了转行而不是转型。

转型还是转行的困惑,甚至让一些企业得出转型意味着放弃一切的结论。正是这样的论断,一些企业老板担心转型就要把以前的一切都丢掉,放弃之前所获得的成就,重新开始创业,重新熬苦受罪,因此也迟迟不愿意转型。

事实胜于雄辩,看一些巨头们的转型过程,就可以证明上文的论断并不妥当。就拿苏宁来说,在实现转型的传统企业中,苏宁算得上是佼佼者。苏宁的转型,可谓是“自杀式”的,它最初砍掉自己的空调业务,专攻零售,后在众人一片哗然中,冒着巨大的试错成本,率先转型互联网。但转型后的苏宁,电器仍是其中一项主营业务,1600家门店实现线上线下价格同步后依然存在。苏宁并没有因为转型而放弃以前的所有,反而把它们变成更加有力的竞争项目。说到底,从10到100的过程,其实就是把核心竞争力逐步分解,变成更加有利企业发展的力量,而不是放弃一切、重新开始。

转型可能是一场漫长遥远的道路

企业谈转型,并不是几个高层开几个会议就能解决下来的事情。在《苏宁为什么会赢》一书中,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就说了:“转型升级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产业升级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之所以说转型是一场漫长的道路,是因为转型的一个系统而持续的过程,你稍微停一停,极有可能是被别人远远抛在后面。

要永不止步,首先要考验企业的“耐力”。一般人会认为,传统制造业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因其笨重的身躯而落后于他人,所以集轻便快于一身的互联网企业会成为传统企业最大的竞争者,阿里巴巴这几年的飞速发展无疑让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但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轻便快或者能实现弯道超速,却不适合出现在马拉松长跑中,长跑考验的更多是“耐力”,传统企业虽笨重但胜在耐力十足,在别人喘不上气的时候依然可以均速前进。当然,笨重也不完全代表有“耐力”,正如体重于人体健康,有时太重反而落得一身毛病。

其次,跑赢这场马拉松,还取决于你在每一个关节点的爆发力。对企业而言,这种爆发力就是企业在每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做出的正确决策,也表现为在漫长的转型过程中,企业结合周围的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状态,时刻以一个最佳的运动员素质跑完全程。这场转型马拉松赛早已开始,无论你已经开跑还是中途加入,换上一个清醒的“头脑”,或许能让你跑得更快。

要想有新的突破,衣柜企业就要耐得住考验,转型之路漫长,需要有长久的毅力与耐心去打磨考验,如果跨过了这步,将收获美好的发展道路与企业的制胜之路。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