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集中度加强 地板企业需靠跨界盈利

2021-05-05

目前,地板行业的发展已经愈渐成熟,品牌集中度也将日渐增加,各大地板企业的利润也在逐步降低。在这种形势下,地板企业进行品牌合作,就成为越来越有效的利润增值工具。

品牌跨界共赢互利

早前,麦当劳跟可口可乐合作完成了餐饮业的华丽转身。两个不同行业,通过合作创造出了广阔的前景,以最低的营销成本,最快的实现利益的创收。同样的,地板行业也可以将服务生活为企业自身的定义,就在服务生活的大环境下,企业也可以有众多别出心裁的大动作。

地板企业的跨界合作,首先需要建立在目标之一的基础之上,同时要考虑品牌的关联性。比如烤箱、咖啡机等厨房电器这种基本联想,将生活品质和地板与人类生活的意义联系到一起,提升了产品内涵,相互为品牌注入深远的思考。甚至地板企业还可以联手食品企业,打造全套的厨房产业链。

异业联盟优势互补

当然,地板与家居品牌的联盟也可被认为跨界的联盟,虽然在属性上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细分来看,仍然属于不同的行业。地板与家居品牌的联盟操作起来似乎更顺风顺水,目标一致的优势也相对更明显。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对于开拓新市场也更具有推动力量。

地板行业的跨界合作模式无疑给固守传统营销模式和品牌模式的人们带来了一股新鲜之风,但是业内要加深对品牌营销的理解,不要让这种良好的模式止于蜻蜓点水。对于地板企业而言,在选择结盟合作伙伴时,选择相同定位和理念的企业尤为重要,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

地板企业要善于与别人分享利益,善用资源整合的杠杆原理,开展同业及异业联盟,优势互补,发挥集团作战的威力,创新赢利模式,使联盟企业彼此都能享受到对方的最大价值,达到互补共赢。

延伸阅读

几年洗牌地板品牌数量减少 品牌集中度大幅提升


现阶段,地板行业虽然发展已近成熟,但是行业洗牌的声音还在继续,在大浪淘沙的今天,地板品牌数量也在急剧减少,有不少专家表示,地板行业的品牌集中度也将进一步加强,对于部分中小型地板企业则更需加强自身实力以提高品牌综合实力。

几年的发展让不少地板品牌拦腰折断

作为最重要的装饰材料之一,木地板素来是家居卖场必争之地。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昔日占据每个家居商场重要位置的木地板板块已风光不再,木地板区的展示面积和品牌数量萎缩严重。番禺吉盛伟邦、马会家居、美居新生活、欧亚达家居、越和建材中心、五洲建材中心等六大卖场的建材馆,木地板品牌均在6家左右,仅有马会家居卖场里的品牌达到9家,其中有5家为进口地板品牌代理。

据深耕广州木地板市场十余年的大自然地板广州分公司总经理王伟东介绍,广州木地板行业最繁华,竞争最激烈的当属2005年~2008年间,当时广州精装房比例还没有现在高,广州消费者对于实木地板的青睐和需求正值最高峰,当时美居中心C座、吉盛伟邦建材馆、AEC建材城等每个家居商场的木地板专卖店都在20家以上,但当时广州木地板市场中小品牌众多,品牌质量良莠不齐,给消费者带来不少误导和纠纷。

外埠地板品牌难以在广州壮大规模

近年来,多个曾经活跃广州各大家居商场的木地板品牌销声匿迹或收缩战线。为何外埠地板品牌在广州始终难以施展拳脚,某地板品牌董事总经理表示,由于建材产品的区域性消费习惯还是十分明显,加上广州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十分特殊,喜爱实木产品、追求性价比、偏爱本土品牌等等原因,致使本土品牌相比外地品牌更有竞争优惠。

对此,业界人士指出,近几年来,国内地板行业一线的品牌集中度大幅提升,导致上游原材料屡屡上涨,终端运营成本年年递增,使得一些中小品牌难以为继,竞争的加剧使得一线品牌在零售市场的占有率大幅攀升。

木地板品牌集中对于行业来说是很好的良性循环,一二线品牌通过企业实力和技术优势,从打价格战、玩概念、练内功到上市,对于提升木地板行业的整体形象和消费者权益是很有利的。

数十个一、二、三线品牌同场竞技,容易给小品牌傍大牌带来机会,也给天花乱坠的宣传制造土壤,竞争秩序的混乱只会给消费者的利益带来损害,经过市场洗牌之后,具备资金和技术实力的诚信品牌留下来,虽然消费者的品牌选择性减少,但多了几分质量和售后保障。

国产地板行业洗牌剧烈 品牌集中度将提升


近两年来,国产木地板行业洗牌剧烈,品牌数量急剧减少,这从广州家居卖场的专卖店数量可见一斑,以前每个家居卖场的木地板专区都有20家左右的品牌,而现在展示品牌均不到10家,且很多外埠品牌已难觅踪影;另一方面,2011年以前,广州没有进口木地板品牌,而近两年进口品牌每年递增,尤其以性价比高的复合地板和强化地板市占率高。业内人士指出,木地板行业品牌集中度提升,将使得一些中小品牌难以为继,而一线品牌在零售市场的占有率将大幅攀升。

本土品牌

五年间地板品牌数量“腰斩”

作为最重要的装饰材料之一,木地板素来是家居卖场必争之地。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昔日占据每个家居商场重要位置的木地板板块已风光不再,木地板区的展示面积和品牌数量萎缩严重。番禺吉盛伟邦、马会家居、美居新生活、欧亚达家居、越和建材中心、五洲建材中心等六大卖场的建材馆,木地板品牌均在6家左右,仅有马会家居卖场里的品牌达到9家,其中有5家为进口地板品牌代理。

据深耕广州木地板市场十余年的大自然地板广州分公司总经理王伟东介绍,广州木地板行业最繁华,竞争最激烈的当属2005年~2008年间,当时广州精装房比例还没有现在高,广州消费者对于实木地板的青睐和需求正值最高峰,当时美居中心C座、吉盛伟邦建材馆、AEC建材城等每个家居商场的木地板专卖店都在20家以上,但当时广州木地板市场中小品牌众多,品牌质量良莠不齐,给消费者带来不少误导和纠纷。

外埠地板品牌在穗处弱势

近年来,多个曾经活跃广州各大家居商场的木地板品牌销声匿迹或收缩战线。宏耐地板、鸿基地板、德尔地板、生活家地板等近十余个品牌都已在广州大型家居卖场鲜见踪影,或仅剩余建材超市渠道在售卖。圣象地板、北美枫情地板等品牌的门店数量急剧减少,就连品牌价值排名行业第一的圣象在广州市区门店已仅剩越和建材中心一家。曾在广州比较活跃的浙江品牌世友也收缩战线,目前门店也仅剩一两家。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在各大卖场布局均匀、销售活跃的地板品牌都是来自广东的本土品牌:大自然、富林和金钢鹦鹉。

为何外埠地板品牌在广州始终难以施展拳脚,富林地板董事总经理胡造奇表示,由于建材产品的区域性消费习惯还是十分明显,加上广州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十分特殊,喜爱实木产品、追求性价比、偏爱本土品牌等等原因,致使本土品牌相比外地品牌更有竞争优惠。

外资品牌

进口品牌抢占国产地板市场

与国产地板品牌集中洗牌相对应的,进口木地板品牌却在这个时期集中杀入广州市场。据悉,在2011年以前,广州市场还没有一家进口木地板品牌,2011年以来,芬兰帕纳、丹麦雍客、德国柏丽、葡萄牙阿默林、比利时宝地雅、爱沙尼亚EstaParke等近20个世界知名木地板品牌陆续通过代理商登陆广州,与国产地板品牌抢占本已捉襟见肘的木地板市场份额。

就品牌分布而言,目前朗居地板、LAK地板、柏丽地板、必美等多个进口地板品牌都将旗舰店设在马会家居,而美居新生活、吉盛伟邦、五洲建材中心、越和建材中心也有部分进口地板代理专卖店进驻展示。目前广州市场上的原装进口地板大都来自欧洲,而欧洲地板的环保性能也是世界公认最好的。

爱沙尼亚EstaParke地板广州总代理易承彬告诉记者,在外观上,进口地板与国产地板最大的不同在于,进口地板更倾向于自然的表达,能够接受木材本身的缺陷,比如,虫眼、疤结、裂缝、色差等,更重要的是,欧洲地板漆面采用木蜡油和自然油,安全性达到食用级别,这确保了顶尖的环保性。这些环保上的绝对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广州消费者所重视、认可和接受。

进口强化和复合地板受欢迎

除了优越的环保性能外,进口地板的价格也走下“神坛”,与国产地板趋近。据了解,原装进口瓷砖和进口卫浴产品,价格至少是同档次国产瓷砖的三倍以上。而进口地板的价格则奢俭由人,强化板有低至200~300元/平方米。比如,大自然代理的德国科诺强化地板,占据欧洲市场80%的销量,而其产品在广州市场的价格在200~600元/平方米,与国产地板售价差异不大。据德国柏丽地板广州总代理陆鸣介绍,由于强调对资源的保护,强化地板在国外属于非常大众化、工业化的产品,技术成熟,生产规模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国外的售价跟国内的同类产品差不多,事实上,其进入中国后的价格也不会很高。

业界分析

品牌集中度提高有利行业发展

广州木地板零售市场诸多变化的最终结果会如何?对此,业界人士指出,近几年来,国内地板行业一线的品牌集中度大幅提升,导致上游原材料屡屡上涨,终端运营成本年年递增,使得一些中小品牌难以为继,竞争的加剧使得一线品牌在零售市场的占有率大幅攀升。

早于2009年就预言木地板行业将有大洗牌的圣象集团总裁郭辉表示,木地板品牌集中对于行业来说是很好的良性循环,一二线品牌通过企业实力和技术优势,从打价格战、玩概念、练内功到上市,对于提升木地板行业的整体形象和消费者权益是很有利的。

家居商场的木地板品牌数量减少,消费者的选择性也就减少了,这对于消费者而言,究竟是好还是坏?广东省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协会会长兰芳表示,数十个一、二、三线品牌同场竞技,容易给小品牌傍大牌带来机会,也给天花乱坠的宣传制造土壤,竞争秩序的混乱只会给消费者的利益带来损害,经过市场洗牌之后,具备资金和技术实力的诚信品牌留下来,虽然消费者的品牌选择性减少,但多了几分质量和售后保障。

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地板企业亟待品牌集中度加深


目前,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整个地板行业都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地板品牌集中度提升对于地板行业来说是利好的,特别是大品牌的地板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更加凸显。拿地板行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说,地板品牌数量暴涨的趋势有所缓解,甚至随着市场的淘汰赛也在逐步的减少,这对于日后品牌的集中化发展将会有更好的影响。

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地板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对地板的要求逐步提高,消费者对地板产品的需求更倾向于其品质。因此,国内地板企业,尤其是中小地板企业,唯有依靠自主创新、打造品牌的转型升级,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一位地板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企业若从研发技术、产品性能、营销模式上都不假思索地‘拿来主义’,对整个地板市场而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对企业来讲,无自身独特技术和品牌文化,产品难有持续营销力和品牌建设力,不仅做大做强不可能,甚至会惨遭淘汰。”

现在地板行业已经进入到竞争激烈的时候,各大地板企业必须找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源头上掌控,去掉中间商,增加利润。据记者了解,随着地板行业市场经济越成熟,参与厂家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市场价格越来越透明,利润必然会受到影响。

地板企业亟待品牌集中度加深

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现有注册地板企业超过5000家,能上一定规模(员工人数100人以上)的地板企业至少有500家,市场份额将近600亿元,但真正有实力的知名品牌的地板企业却少之又少。品牌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如果是消费者向往的、愿意购买的品牌,说明这个品牌已经做出了影响力,品牌有粉丝跟随了。

目前,地板行业普遍存在原创性少、品牌较为乏力,地板产品缺乏竞争力。业界人士分析,这是因为中国的地板市场门槛低,产业化、规模化的进程短,限制和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进度。

品牌是地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地板企业若想在激烈竞争中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观念,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未来,地板企业必须实现品牌化发展,形成有竞争力、有美誉度的品牌。中国的品牌今后不能靠价格,要靠品质来赢得市场。”地板业内人士表示。

业界人士建议,要改变地板企业“重销售、轻设计”、“重模仿、轻原创”这一本末倒置的现象,地板企业的老板必须要树立一种“设计促进生产力”的观点,并从经费、人员配备以及职位、待遇或者采取与品牌设计公司进行合作的模式,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板产品。

跨界成趋势 地板企业跨界谁埋单?


地板企业跨界发展成为新的时代趋势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跨界合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地板企业也不例外,有不少地板企业也开始了跨界之旅,从单一产品品类发展到多品类的发展,在消费观念日渐成熟的时代,地板企业开始大举进军泛家居行业。一时间,跨界成为地板市场上的热词。

对于这样的发展趋势,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是市场需求带动了此番变化。的确,地板等家居产品在近年来不断发展,近两年更是发展迅速,不但销售业绩不断提升,卖场内品牌面积也在不断扩张。地板产品能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无论在功能还是尺寸上都能量身定做,而扩张做其他家居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市场上也是广受欢迎。

地板企业跨界发展需要有人“埋单”

纵观我国地板行业,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模式的跨界营销已经初露锋芒了,一些地板品牌企业纷纷试水跨界营销,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比如说,某品牌地板发起的联合家具、涂料、地板等行业品牌的跨界营销模式等,据了解部分地板企业创新性地尝试“多条腿”走路,分散了自身的经营风险的同时,也集聚了更多的客户资源,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但实际上,在地板行业并非所有跨界营销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因为目前我国地板企业的跨界营销经验尚浅,且地板行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品牌化还发展不够成熟,增加了企业跨界营销的难度。为此,地板企业要想成功地跨界,就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产品、品牌、发展战略、运作模式、团队等,才能达到1+12的效果。“路漫漫其修远兮,”跨界之路长路漫漫,地板企业还需且跨且珍惜。

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地板企业无论怎样“折腾”,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占领,在跨界营销火热的市场上,地板企业还需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让消费者对这种营销方式“埋单”,这才是大家居趋势下跨界营销的目的所在。

地板企业如何加强盈利模式?


现阶段,随着地板行业的发展逐渐成熟,地板企业的利润也逐渐趋于平缓的状态,地板企业要想加强利润空间,还需加强赢利模式。

赢利模式以核心产品的竞争为主

赢利模式的核心产品,要有广阔的市场容量与持续的发展前景。市场容量太小,项目的发展空间自然小。市场发展前景小,则项目的增长空间必然小。

地板产品(或者服务)的核心力竞争很强。你的核心地板产品或者服务,核心竞争力是首创的,或者是传统产品(或服务)的升级版,理论上,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项目的赢利能力很强(至少理论测算如此)。赢利能力太弱,无法保持项目的存活,无法为团队提供新鲜血液——现金流,自然也就无法扩大生产或者扩大规模。

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

很多理论上测算很好的赢利模式,因为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造成核心骨干的流失与内讧,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团队的凝聚力下降,项目也就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同时,地板企业核心成员的流失,无形中也为自己制造了不少竞争对手。

项目的运行机制如果无法进行快速的自我复制,也就无法快速的成长,自然也就无法做大做强。比如地板店,如果只能以单店的形式做大做强,甚至做成区域第一品牌,也算不得是盈利模式,因为他无法在其他区域同样复制多个同样的门店。能否复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标准的流程与作业方式。以及核心的人力资源推动这些标准去执行。

要能制造竞争壁垒

这样才能不怕地板竞争对手的模仿与超越。不过,竞争力的来源,不仅限于产品,除开产品之外,还有融资平台、激励机制、服务标准等软性的东西。

企业面对的市场是快速变化的,能否抓住地板广阔的市场容量与发展前景,是机会也是挑战。

“跨界”地板企业需认清现状、保持理性


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对于涉足墙面领域的地板企业,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一趋势,是市场驱使还是盲目跟风?

市场需求让地板企业“跨界”蔚然成风

市场变迁和经济发展,推动审美进步。过去对墙面装饰不够重视的情况,随着审美情趣的提升,对墙面装饰的需求自然就大了起来。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墙面已经与顶部及地面的地位比肩,这么大的市场需求,自然会吸引很多企业“跨界”介入。

除此,无论是粘贴墙纸还是使用墙面漆,都免不了装修周期长,污染物多等弊端。这种弊端自然会催发市场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大咖们转型备好了“温床”。

地板企业涉足墙面装饰前景可期

地板企业介入墙面装饰,对地板企业自身来说,能为自己带来更多销售面积、提高客单价,增加利润,更重要的是,这也顺应了整体定制家居的潮流,以更丰富的产品设计和更完善的营销手段,促进整个行业繁荣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确信地预估,这一领域着实是一大趋势,而且前景十分可期。

建议:“跨界”地板企业需认清现状、保持理性

不能否认的是,任何一个新兴领域,机遇和挑战都是并存的。因此,对玩“跨界”的地板企业来说,一定要充分认清现状,保持理性。

首先,地板企业要明确,不同于以往单一地板,当涉及墙面装饰时,消费者更看重的是这些空间搭配的整体效果。因此,除了做好产品创新和设计,在后期安装过程中,也需要强势发力。其次,当产品架构和消费形态发生改变时,营销手段也必然要改变,而服务则变成最为关键的构成,这除了是顺应定制化时代下市场需求,更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部分。最后,地板企业还需做好团队建设,尤其是销售人员,可以说是面向消费者的第一张面孔,当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才能带动消费者真正了解我们的产品。

新兴领域的诞生,总会经历一个生疏到成熟的阶段。对玩“跨界”的地板企业来说,想要在这股浪潮中站稳脚跟,必须充分认清现实,扬长避短,切不可为了跟风而盲目开展墙面领域的业务。否则,不排除会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教训。

地板企业需迎合市场需求 开展跨界营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热衷于“一站式”的购物,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买到最齐全的东西也是当下主流消费人群80、90后所喜欢的。对于家居装修而言,格外如此。

跨界形式纷呈多样

目前在我国,地板经销商组建跨界联盟进行营销模式才刚刚起步。但只要顺应市场变化,不断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消费心理,这种模式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其实跨界营销的方式分很多种:产品跨界、渠道跨界、文化跨界、营销跨界几种方式,家居建材商家的联盟营销只是其中简单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其中的每种方式都有所不同,目前在行业中大为流行的跨界联盟,就更需要地板经销商在“跨”出去之前事先找好自己的定位,整合好自己的资源。

地板跨界有利可行

单拿经销商来说,“跨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更多的经销商没有自己的品牌,希望得到别的领域的帮助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二是,有便宜可赚,在合作的过程中,我占你一点小便宜,你也占我一点,看似双赢,其实很难,因为没有人甘愿做“付出者”。

转变发展思路迎合跨界

某地板品牌领导人表示,地板经销商要想“跨”区域往更广阔的市场发展,就要转变自己的思路,比如率先在没有市场概念的三四线城市里舍得砸钱砸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市场优势,而不是一味地躺在厂家品牌的暖床上,只想收获,不懂付出,这样最终只会导致甩不开原来的店面,又打不开新的市场。

总的来说,地板经销商在进行跨界联盟之时,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对联盟的方式和内容执行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让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一站式购物带来的便利,地板品牌也就更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